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包括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曾发生心梗、严重心绞痛频繁发作)、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心律失常(恶性如室速、室颤)、心力衰竭患者,遗传因素相关的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人群,中老年人群,长期吸烟、大量酗酒、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还有有家族心源性猝死病史人群,因各自情况易致心源性猝死。
一、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1.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曾发生过心肌梗死、存在严重心绞痛频繁发作的患者,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会使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心肌病患者: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异常肥厚,尤其室间隔肥厚明显时,会影响心脏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易出现心律失常,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3.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患有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患者,心脏电活动紊乱,极易导致心脏骤停,引发心源性猝死。
4.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严重受损时,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机体需求,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同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也易诱发心律失常,使心源性猝死风险大幅升高。
二、遗传因素相关心脏疾病人群
患有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的人群,这类疾病由基因缺陷导致,患者心脏电生理特性异常,容易突发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引发心源性猝死,且具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
三、年龄因素人群
中老年人群相对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出现退行性变,如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肌细胞功能减退等,使得心脏的储备功能和适应能力降低,更易出现心脏相关危机情况导致心源性猝死。
四、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
1.长期吸烟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还会影响心脏电活动,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从而提升心源性猝死可能性。
2.大量酗酒人群:酒精会影响心肌代谢,损害心肌功能,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长期大量酗酒会显著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3.肥胖人群:肥胖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而使心源性猝死风险升高。
4.缺乏运动人群:身体活动不足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血脂异常等,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5.长期精神压力大人群: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促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心脏正常节律,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五、有家族心源性猝死病史人群
家族中有心源性猝死病史的人群,由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其自身患相关心脏疾病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需密切关注自身心脏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