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测包含癌胚抗原用于结直肠等癌辅助诊断与监测及良性病可能轻度升高、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重要指标及生殖细胞肿瘤等可能升高和妊娠生理性升高、糖类抗原125多见于卵巢癌等及可辅助诊断监测、糖类抗原19-9常见于胰腺癌等及良性病可能轻度升高;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可初步筛查腹部等部位肿瘤、X线是肺癌筛查常用方法但可能漏诊需结合其他检查、CT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对肿瘤定位等有详细信息、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部分肿瘤诊断有优势;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癌症金标准通过获取病变组织或细胞病理分析明确是否为癌细胞及类型等不同部位活检方式不同;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中血常规可观察指标变化部分肿瘤患者可能异常但非特异、生化检查可评估一般状况及肿瘤对机体代谢影响如肝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等。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
1.癌胚抗原(CEA):常用于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的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在肿瘤患者血清中常升高,但某些良性疾病如胰腺炎、结肠炎等也可能轻度升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同时在生殖细胞肿瘤等也可能升高,妊娠妇女AFP也会生理性升高。
3.糖类抗原125(CA125):多见于卵巢癌,此外在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等也可能升高,可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
4.糖类抗原19-9(CA19-9):常见于胰腺癌、胆道癌等,在胃癌、结直肠癌等也可能升高,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等良性疾病也可出现轻度升高。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用于腹部、乳腺、甲状腺等部位肿瘤的初步筛查,能发现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对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腹部脏器肿瘤的动态监测。
2.X线检查:胸部X线是肺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较小或早期病变可能存在漏诊,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3.CT检查:能清晰显示身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对肿瘤的定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提供详细信息,如肺部CT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腹部CT可帮助发现肝、肾等部位的肿瘤。
4.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脑部肿瘤、脊柱肿瘤、盆腔肿瘤等的诊断中具有优势,能更精准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或不宜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
三、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通过获取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分析。例如,对可疑的肿块进行活检(包括穿刺活检、手术活检等),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特征来明确是否为癌细胞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不同部位的肿瘤活检方式不同,如内镜活检可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通过内镜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四、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1.血常规:可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部分肿瘤患者可能出现血常规异常,如白血病患者血常规会有明显异常,而一些实体瘤患者可能因肿瘤消耗等出现贫血等情况,但血常规异常并非癌症特异性表现。
2.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及肿瘤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例如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通过生化检查可监测这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