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相关因素包括基因层面内在因素(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或遗传致癌相关基因突变可致细胞生长调控紊乱引发癌症)、环境外在致癌因素(化学物质如苯并芘、亚硝酸盐,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如乙肝病毒、HPV、幽门螺杆菌可致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会增加癌症风险)、年龄性别及病史相关因素(年龄增长患癌风险高,不同性别患癌类型有差异,有癌症家族史或癌前病变未治患癌风险高)。
一、基因层面的内在因素
人体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两者协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增殖与凋亡。当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被激活,或抑癌基因丢失、失活时,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紊乱,可能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进而引发癌症。部分人携带由父母遗传而来的致癌相关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人群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升高,这属于遗传因素导致癌症发生的情况。
二、环境中的外在致癌因素
(一)化学致癌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例如苯并芘常见于烟草烟雾、烧烤过度的食物中,长期接触或摄入会损伤细胞DNA,增加癌症发生几率;亚硝酸盐类物质多存在于腌制食品中,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有致癌性的亚硝胺,长期食用易诱发消化道癌症等。
(二)物理致癌因素
紫外线是常见的物理致癌因素,长期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下会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增加皮肤癌(如黑色素瘤等)的发病风险;电离辐射,如医疗辐射、核辐射等,能使细胞中的DNA断裂、突变,进而引发白血病、甲状腺癌等多种癌症。
(三)生物致癌因素
部分病毒等生物病原体可引发癌症,例如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某些亚型持续感染与宫颈癌、肛门癌等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逐渐发展为胃癌。
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一)吸烟与酗酒
吸烟是肺癌、膀胱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致癌物质可损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细胞;长期大量酗酒会损伤肝脏,增加肝癌、食管癌等的发病风险,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致癌性。
(二)不健康饮食
长期摄入高油、高盐、高热量食物,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癌症发生风险;此外,过度摄入腌制、霉变食物也与癌症发生相关,如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癌等。
(三)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减缓、免疫力降低,脂肪堆积,而肥胖是多种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危险因素,运动不足会干扰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癌症发生几率。
四、年龄、性别及病史相关因素
(一)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细胞分裂次数增多,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加,且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逐渐衰退,对异常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患癌症的风险相对更高,例如结直肠癌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明显上升。
(二)性别
不同性别患癌类型有差异,男性由于吸烟、职业暴露等因素,肺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较高;女性受生理结构及激素等因素影响,乳腺癌、宫颈癌等更为常见。
(三)病史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癌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因为家族遗传中可能携带致癌相关基因变异;此外,某些癌前病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进展为癌症,如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能发展为宫颈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