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后背痛具有多样且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性质,疼痛部位与肿瘤原发及转移情况相关,有局部性、转移性和牵涉痛等情况,还常伴随体重下降、消瘦乏力,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活动受限等症状。
多样性:癌症后背痛的性质多样,有的表现为隐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呈持续或间断发作;有的是钝痛,感觉较为沉闷;还有的可能是刺痛,疼痛较为尖锐。例如,肺癌骨转移导致后背痛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刺痛感,这是因为肿瘤侵犯骨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从科学研究来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时,会通过不同的机制引发不同性质的疼痛,神经受刺激的程度和方式决定了疼痛的性质差异。
进行性加重:一般来说,癌症引起的后背痛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比如胰腺癌患者,随着肿瘤的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包括后腹膜等结构,后背痛会从最初较轻的程度逐渐变得难以忍受,且这种加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是肿瘤不断进展,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或侵犯持续加剧的结果。有研究表明,肿瘤体积的增大、转移灶的形成等都会促使疼痛程度逐步升级。
疼痛部位
局部性与转移性:癌症后背痛的部位与肿瘤原发部位及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如果是原发性背部肿瘤,疼痛部位相对局限于背部肿瘤所在区域。而当癌症发生转移时,疼痛部位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乳腺癌可能转移至背部骨骼,疼痛部位就会出现在背部相应转移骨骼所在区域;肺癌脑转移同时伴有骨转移时,后背痛可能是骨转移灶引起,疼痛部位对应骨转移部位。这是因为肿瘤细胞转移到不同部位的骨骼等组织,会刺激相应部位的神经导致疼痛,不同原发肿瘤转移路径和部位不同,所以疼痛部位有差异。
牵涉痛:部分癌症引起的后背痛可能是牵涉痛,比如心肌梗死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后背痛,但癌症相关的牵涉痛也有其特点。一些腹腔内的癌症,如肝癌,当肿瘤侵犯膈肌等结构时,可能会引起后背牵涉痛,疼痛部位可能不是肿瘤原发的腹腔部位,而是反射到背部相应区域。这是由于神经传导的牵涉机制,内脏器官的神经纤维和躯体神经纤维在脊髓部位有交叉,肿瘤刺激内脏神经时,会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相应躯体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伴随症状
体重下降:很多癌症患者伴有后背痛时会出现体重下降情况。例如胃癌患者,除了可能有上腹部不适及后背牵涉痛外,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患者会逐渐出现体重减轻。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增殖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与机体争夺营养,同时肿瘤导致患者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障碍,使得机体摄入营养减少,从而出现体重下降,这也是癌症后背痛患者常见的伴随表现之一,科学研究证实癌症患者的恶病质状态往往伴随着体重下降以及疼痛等症状。
消瘦乏力:癌症后背痛患者通常还会有消瘦乏力的表现。肺癌患者在伴有后背痛时,由于肿瘤影响肺部功能,导致机体缺氧,同时肿瘤消耗能量,患者会感觉身体虚弱、乏力,并且体重逐渐减轻,呈现消瘦状态。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代谢活跃,消耗大量能量物质,而肿瘤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等也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得患者出现乏力、消瘦的伴随症状,这些症状与后背痛相互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症状:部分癌症后背痛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如淋巴瘤患者,除了可能有后背疼痛外,还会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波动。这是因为肿瘤细胞释放致热物质或者肿瘤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导致发热。另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活动受限,由于后背疼痛,患者背部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正常弯腰、转身等,这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原因就是疼痛导致患者不敢进行正常的背部活动来避免疼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