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能查出癌症吗
血液检查是癌症辅助诊断重要手段但不能单独确诊癌症,常见肿瘤标志物有不同意义,其有特异性不足和敏感性受限的局限性,需与影像学、病理检查联合应用,不同人群在癌症筛查中血液检查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
常见肿瘤标志物及意义
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中可能升高。但良性疾病如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CEA轻度升高。例如,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中CEA升高的比例约为60%-70%,但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中也有一定比例出现CEA升高情况。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在肝癌患者中AFP显著升高的比例较高,但在妊娠、肝炎、肝硬化等情况时也可能升高。一般来说,肝癌患者AFP>400μg/L持续4周以上,或AFP在200-400μg/L之间持续8周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肝癌。
糖类抗原125(CA125):多见于卵巢癌,但其升高也可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胰腺炎、肝炎等非恶性疾病。在卵巢癌患者中,CA125的阳性率约为80%左右,但其他疾病导致的升高需要进一步鉴别。
血液检查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很多肿瘤标志物并非某一种癌症所特有,存在交叉升高的情况,这就导致仅依靠血液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很难精准定位是哪种癌症。比如CA125,除了卵巢癌,在其他如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等疾病中也可能升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敏感性受限:部分早期癌症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能并不升高,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例如一些早期的小肝癌患者,AFP可能在正常范围内,此时仅靠血液检查就会漏诊。
血液检查与其他检查的联合应用
结合影像学检查:如怀疑肺癌时,除了检查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还需要结合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胸部CT可以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进一步通过活检等明确病变性质。对于卵巢癌,除了CA125等血液检查,还需要结合盆腔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发现盆腔内的病变情况。
结合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血液检查发现异常后,需要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病理手段来最终确定是否为癌症以及癌症的具体类型等。例如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不同人群血液检查在癌症筛查中的考虑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等原因,一些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在癌症筛查时可能需要更密切地关注血液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变化以及结合其他检查。而对于儿童,一些血液肿瘤如白血病等可能通过血液检查发现异常,儿童白血病患者常出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但儿童癌症相对少见,血液检查发现异常后需要进一步排查。
性别因素:女性在妇科癌症筛查中,血液检查的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更为相关,而男性在前列腺癌筛查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重要的血液检查指标,不过PSA升高也可见于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需要结合直肠指检、前列腺超声等进一步检查。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较高,在血液检查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同时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长期饮酒的人群患肝癌等风险增加,需要关注AFP等指标以及肝脏超声等检查。
病史因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癌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在进行血液检查时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相关肿瘤标志物,并且在出现血液检查异常时更要积极进行全面的进一步检查。例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除了关注CEA等指标,还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