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检查能查出癌症
癌症诊断包含影像学、实验室、内镜、病理等检查。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初步筛查,CT分辨率高,MRI对软组织分辨强;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有参考价值,血常规可辅助;内镜检查胃镜助消化道肿瘤诊断,结肠镜查肠道肿瘤;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不同人群在各项检查中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孕妇避免X线,儿童CT需谨慎等。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能发现较大的肿瘤病灶,可用于胸部等部位癌症的初步筛查,比如肺癌患者可能在胸部X线片上看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但X线对于一些较小或较隐蔽部位的肿瘤检出率有限,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中,如长期吸烟人群肺癌风险高,X线检查可作为初步排查手段,特殊人群如孕妇需严格避免X线检查以防辐射影响胎儿。
2.CT检查:分辨率比X线高,能更清晰地显示体内器官和组织的细微结构,可发现较小的肿瘤。例如胸部CT有助于发现早期肺癌,腹部CT可用于肝癌、胰腺癌等腹部肿瘤的检测。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CT检查需谨慎评估辐射风险,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有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史的人群更应重视CT检查。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强,在神经系统肿瘤、盆腔肿瘤等的诊断中具有优势。如脑部MRI可帮助诊断脑肿瘤,对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断也较有价值。不同年龄人群中,婴幼儿进行MRI检查需根据病情必要时进行,注意检查过程中的固定等安全措施;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以评估是否适合做MRI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测:某些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患者体内会升高,常见的如甲胎蛋白(AFP)常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糖类抗原125(CA125)与卵巢癌等相关。但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某些良性疾病、怀孕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女性卵巢癌风险相对较高,CA125检测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定期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可作为早期筛查的一部分。
2.血液常规检查:部分癌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如白血病患者会有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明显异常,一些实体瘤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失血等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癌症有其独特的血常规表现,需结合骨髓等进一步检查;老年人血常规异常需排查是否为血液系统肿瘤或其他实体瘤导致的继发改变。
三、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对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发现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对于有长期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胃镜检查是重要的筛查手段。检查前需禁食禁水等准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保检查安全。
2.结肠镜检查:能清晰观察结肠黏膜,用于结肠癌等肠道肿瘤的诊断,可发现息肉等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有便血、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或年龄在50岁以上、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进行结肠镜检查。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对于老年人等行动不便或有肠道疾病的人群,需提前与医生沟通检查方案。
四、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病变组织的取材、制片、镜下观察等,明确是否为癌症以及癌症的病理类型等。无论是通过影像学、内镜等获取的病变组织,还是手术切除的组织,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来确诊癌症,不同部位的癌症取材方式不同,但都遵循严格的病理检查流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特殊人群在取材等过程中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相关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