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检查包含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初步筛查胸部等肿瘤、CT提供清晰断面图像检测多部位肿瘤、MRI对软组织分辨力优用于特定肿瘤检测、超声操作简便无辐射用于多部位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同肿瘤有特异标志物及体液检查如粪便隐血、尿液检查辅助筛查;内镜检查包括胃镜查消化道、肠镜查肠道、支气管镜查肺部等;不同人群中老年人需个体化筛查,有家族病史人群要咨询遗传咨询师并增加筛查频率,女性定期乳腺检查及宫颈癌筛查,男性关注前列腺健康及肺部筛查。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用于胸部等部位肿瘤的初步筛查,例如胸部X线能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通过X线成像可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对于骨骼系统肿瘤,X线能显示骨破坏、骨质增生等改变。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提供更清晰的断面图像,可用于头部、腹部等多部位肿瘤的检测,如脑部CT可发现颅内肿瘤,腹部CT能帮助判断肝脏、胰腺等器官是否有肿瘤病灶,其通过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系数的差异来成像,精准定位病变位置。
3.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在神经系统肿瘤、盆腔肿瘤等检测中有重要作用,例如MRI可清晰显示脑部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产生信号来成像。
4.超声检查:常用于甲状腺、乳腺、腹部等部位的检查,操作简便、无辐射。比如甲状腺超声可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回声来判断病变情况,可初步筛查甲状腺肿瘤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同肿瘤有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常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等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需注意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其水平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等情况综合判断更有意义。血液是常见的检测标本,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来辅助癌症的筛查与辅助诊断。
2.体液检查:例如粪便隐血检查可辅助筛查消化道肿瘤,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来提示消化道可能存在的出血性病变,进而排查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尿液检查也可在某些泌尿系统肿瘤检测中提供线索,观察尿液中细胞等成分的异常情况。
三、内镜检查
1.胃镜: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病变,能发现早期胃癌等病变,通过内镜前端的摄像头将消化道内部图像传输到显示屏,医生可直观查看黏膜有无溃疡、肿物等异常,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
2.肠镜:用于检查结肠和直肠,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等肠道肿瘤,同样能直接观察肠黏膜情况,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3.支气管镜:适用于肺部、支气管部位肿瘤的检测,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内观察病变,并获取组织或细胞标本进行病理分析,辅助诊断肺部肿瘤等疾病。
四、不同人群的检测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癌症筛查应更注重个体化,根据既往病史、家族癌症史等增加针对性检查项目,如老年男性可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及直肠指检筛查前列腺癌。
有家族病史人群:若家族中有遗传性癌症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如BRCA1/BRCA2基因与乳腺癌、卵巢癌相关,这类人群应尽早咨询遗传咨询师,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增加相关部位的筛查频率,如携带BRCA基因的女性可更早开始进行乳腺钼靶、MRI等检查以及卵巢相关监测。
女性:除常规体检外,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40岁以上女性可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30岁以上女性可每1-2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筛查宫颈癌。
男性:关注前列腺健康,5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PSA检测和直肠指检筛查前列腺癌,同时注意肺部等部位的常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