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唐氏筛查是针对孕妇产前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检查(NT测量)、血清学筛查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等方法,在孕早期识别高风险孕妇,为后续诊断性检查提供依据,以降低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率。筛查前需准备准确信息,高龄孕妇建议直接行NIPT或侵入性检查;筛查后低风险者继续常规产检,高风险者需进一步确诊,存在流产风险。需注意筛查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筛查范围有限等局限性。孕妇应充分知情选择筛查方案,高风险结果需心理支持,复杂病例需多学科协作评估。早期唐氏筛查是产前保健重要环节,结果需综合评估,高风险者需确诊检查,孕妇应参与决策,实现优生优育。
一、早期唐氏筛查的定义与目的
早期唐氏筛查是针对孕妇进行的产前筛查,旨在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非侵入性或低侵入性手段,早期识别高风险孕妇,为后续诊断性检查(如羊水穿刺、绒毛取样)提供依据,从而降低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率。
二、早期唐氏筛查的具体方法
1.超声检查(NT测量)
时间:孕11~13+6周
内容: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带(NuchalTranslucency,NT)厚度。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风险显著相关,正常NT值通常≤2.5mm(具体阈值可能因机构或种族差异调整)。
科学依据:多项Meta分析显示,NT测量联合血清学筛查可将唐氏综合征检出率提高至85%~90%。
2.血清学筛查(生化指标检测)
时间:孕9~13+6周(早孕期筛查)或孕15~20周(中孕期筛查)
检测指标:
早孕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
中孕期:甲胎蛋白(AFP)、游离β-hCG、未结合雌三醇(uE3)、抑制素A(InhibinA)
风险评估:通过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及血清学指标,结合软件计算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值(通常以1:270为高风险截断值)。
3.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
时间:孕12周后
原理: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风险。
优势:检出率高达99%(唐氏综合征),假阳性率低(<0.5%),适用于不愿接受侵入性检查的高风险孕妇。
局限性:无法检测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对嵌合体或部分三体综合征的检出能力有限。
三、筛查流程与注意事项
1.筛查前准备
孕妇需提供准确孕周(通过末次月经或早期超声核实)、年龄、体重、病史(如糖尿病、家族遗传病史)等信息。
高龄孕妇(≥35岁)建议直接行NIPT或侵入性检查,因年龄本身是唐氏综合征的高风险因素。
2.筛查后处理
低风险:继续常规产检,中孕期可选择性行超声结构筛查。
高风险:需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确诊,两者均为侵入性检查,存在流产风险(约0.5%~1%),需充分知情同意。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双胎或多胎妊娠:NT测量及血清学筛查准确性下降,建议结合NIPT或直接行侵入性检查。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孕周计算需依据胚胎移植日期,避免筛查时间误差。
肥胖孕妇(BMI≥30):血清学指标可能受干扰,需结合超声NT值综合评估。
四、筛查的局限性
1.假阳性与假阴性
假阳性:筛查高风险但胎儿实际正常,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
假阴性:筛查低风险但胎儿实际异常,需通过超声结构筛查及新生儿体检进一步排查。
2.筛查范围限制
早期唐筛主要针对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综合征,无法检测其他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或单基因病。
五、孕妇的决策支持
1.知情选择
孕妇应充分了解筛查方法、风险、局限性及后续处理流程,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筛查或诊断方案。
2.心理支持
高风险结果可能引发焦虑,需提供专业遗传咨询及心理疏导,避免过度干预或忽视。
3.多学科协作
复杂病例(如高龄、不良孕产史、超声异常)需由产科、遗传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
六、总结
早期唐氏筛查是产前保健的重要环节,通过NT测量、血清学筛查及NIPT等技术,可有效识别高风险孕妇。筛查结果需结合孕妇年龄、病史及超声表现综合评估,高风险者需进一步行侵入性确诊检查。孕妇应充分知情并参与决策,确保筛查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最终实现优生优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