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相关肿瘤检测包括白血病相关血液指标检测,如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有不同异常表现;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指标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可发现M蛋白峰等;某些实体瘤相关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肝癌的AFP、卵巢癌的CA125、胰腺癌的CA19-9等有各自检测特点及需结合其他情况判断;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其是从肿瘤灶脱落入血的细胞,可通过多种方法检测,与肿瘤进展转移等密切相关,检测结果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综合分析
一、血液相关肿瘤相关指标检测
1.白血病相关血液指标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常明显异常,急性白血病时白细胞可增高或降低,分类中可见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例如,研究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偏离正常范围,通过对大量病例的统计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白细胞计数的异常改变,这对于白血病的初步筛查有一定提示作用。对于有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的人群,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助于早期发现白血病相关异常。儿童白血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特点,白细胞计数异常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密切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指标
血清蛋白电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可出现M蛋白峰,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致。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发现M蛋白峰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线索之一。免疫固定电泳可进一步明确M蛋白的类型,如IgG型、IgA型等。对于有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等表现的中老年人群,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有助于排查多发性骨髓瘤。因为中老年人群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好发群体,这种检测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发现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二、某些实体瘤相关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1.肝癌相关血液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水平常显著升高。一般来说,AFP>400μg/L持续4周,或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或AFP在200-400μg/L持续8周,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排查肝癌。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AFP也会轻度升高,此时需要动态观察AFP变化及结合其他检查。对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的人群,定期检测AFP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长期饮酒、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更应重视AFP的检测。
2.卵巢癌相关血液肿瘤标志物
癌抗原125(CA125):CA125是卵巢癌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但CA125升高也可见于其他一些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对于有盆腔包块、腹胀、腹痛等症状的女性,检测CA125有助于辅助诊断卵巢癌。尤其是绝经后出现相关症状的女性,CA125的检测更为重要。如果CA125升高,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盆腔情况。育龄期女性如果CA125升高,也需要结合具体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因为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
3.胰腺癌相关血液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胰腺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显著升高。但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等疾病也可引起CA19-9升高。对于有上腹部疼痛、黄疸、消瘦等症状的人群,检测CA19-9有助于排查胰腺癌。尤其是有长期吸烟、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应关注CA19-9的变化。如果CA19-9升高,需要进一步进行腹部超声、CT或MRI等检查来明确胰腺情况。老年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老年人群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CA19-9的检测和后续检查尤为重要。
三、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1.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原理及意义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通过检测CTCs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提供线索。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检测CTCs,如免疫磁珠分选、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发现,在一些实体瘤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CTCs,其数量与肿瘤的进展、转移等密切相关。例如,在乳腺癌患者中,CTCs的检测对于判断肿瘤的转移潜能和预后有一定价值。对于已经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定期检测CTCs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癌症患者,CTCs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肿瘤生物学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