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与房颤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心电图特征、危害程度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1.发病机制
早搏是心脏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引起心脏提前收缩,可源于心房、心室或房室交界区;房颤则是心房内多个折返环导致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失去有效收缩,代之以快速无序颤动。
2.症状表现
早搏患者多表现为心悸、心脏“停跳感”,部分人无明显症状;房颤症状更为多样,常见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严重时引发心绞痛、心力衰竭,还可能因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
3.心电图特征
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波,与正常搏动波形态不同,其后常伴随代偿间歇;房颤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均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4.危害程度
偶尔发作的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小;房颤持续存在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且易形成血栓,显著增加脑卒中、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5.治疗方式
偶发早搏通常无需治疗;频发早搏需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术;房颤治疗则需综合抗凝、控制心室率和恢复窦性心律,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并配合医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