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九成肛门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HPV经性传播致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感染后细胞异常增殖成癌,身体可现便血、肛门肿物、疼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高危人群如高危性行为史者、免疫低下者等需定期肛门检查,女性有HPV相关疾病史应关注肛门健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减HPV感染风险并增强免疫力预防肛门癌发生。
一、肛门癌与HPV的关联
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约90%的肛门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HPV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病毒持续感染后会引起细胞异常增殖,逐步发展为肛门癌。
二、身体出现的4个症状
(一)便血
肛门癌患者常出现便血症状,血液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可与粪便混合或附于粪便表面。这是由于肿瘤组织破溃出血所致,需注意与痔疮等疾病的便血表现相鉴别,痔疮便血通常多为便后滴血且颜色鲜红,而肛门癌便血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二)肛门肿物
患者可在肛门部位摸到异常肿物,肿物形态多样,可为菜花样、结节状等,随着病情进展肿物可能逐渐增大,同时可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感觉,这是肿瘤组织生长形成的局部占位表现。
(三)肛门疼痛
肛门癌会引发肛门区域持续性疼痛,且疼痛程度可能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这种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坐立、行走等日常活动,是肿瘤刺激周围组织神经等引起的。
(四)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等排便习惯的改变,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破坏了正常的肠道蠕动和排便规律。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高危性行为史的人群(如频繁更换性伴侣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像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属于肛门癌的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肛门检查,包括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女性若有宫颈癌等HPV相关疾病史,也应关注肛门部位健康,因为HPV感染可能累及肛门,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肛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安全性行为可减少HPV感染风险,通过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抵御病毒感染和预防肛门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