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等提示泌尿系统炎症,尿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低、培养阳性率高但周期长;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观察,X线腹平片可发现肾区钙化影,静脉尿路造影是重要方法有不同时期表现,CT能更清晰显示,MRI与CT价值相似无辐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不确诊,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儿童需注意标本采集和选辐射小检查,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疾病对尿液的干扰和检查耐受。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液呈酸性,镜下可见较多红细胞和白细胞,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炎症反应,对肾结核初步筛查有一定意义。
2.尿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直接涂片抗酸染色: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进行涂片,查找抗酸杆菌,若找到抗酸杆菌提示可能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阳性率较低。
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将尿液接种于特定培养基进行培养,若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则可明确诊断,阳性率较高,但培养周期较长。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初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实质回声等情况,能发现肾内是否有钙化灶、脓肿等异常,但对于早期肾结核的敏感性相对有限。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部分患者可发现肾区钙化影,提示肾结核可能已导致组织坏死、钙化。
静脉尿路造影:是诊断肾结核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肾盏、肾盂的形态变化,早期可见肾盏边缘不整如虫蚀样改变,晚期可出现肾盏消失、肾盂变形、肾积水等典型表现。
3.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结构,对于早期肾结核的微小病灶、肾实质破坏情况及肾周病变等观察更细致,可发现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不易察觉的病变。
4.MRI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尤其在显示肾盂、肾盏形态及肾实质病变方面有一定优势,且无辐射。
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果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不能确诊为肾结核;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肾结核,尤其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配合度较低时,尿液检查需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影像学检查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儿童辐射影响较小的超声等检查方式,且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尿液检查时需注意基础疾病对尿液成分的干扰,影像学检查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同时关注检查过程中老年人的耐受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