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期间腰疼受激素变化、姿势不当、腰部肌肉劳损、盆腔充血及子宫复旧、腰椎间盘问题、产后缺钙等多因素影响,产妇需保持正确姿势、适当做轻柔腰部康复锻炼、注意补钙,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并依实际状况调整生活方式和康复措施来缓解腰疼。
一、激素变化影响
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松弛素的分泌增加,它会使骨盆韧带及腰部关节、韧带松弛,为分娩做准备,这一变化可能导致坐月子期间出现腰疼情况。孕期激素改变还会使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弹性和力量有所下降,更容易引发疼痛。
二、姿势不当因素
坐月子期间产妇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或者频繁哺乳,若卧床时姿势不正确,比如床垫过硬或过软导致腰部无法得到良好支撑,或者哺乳时长期弯腰等,都会使腰部肌肉、椎间盘等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受力状态,进而引发腰疼。此外,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若过早进行重体力活动,也会加重腰部负担,引发疼痛。
三、腰部肌肉劳损
怀孕期间子宫增大,身体重心发生改变,腰椎前突增加,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坐月子期间如果没有得到充分恢复,腰部肌肉容易出现劳损,从而引起腰疼。尤其是那些在孕期腰部肌肉就已经有一定损伤基础的产妇,产后更容易因恢复不佳而出现明显的腰疼症状。
四、盆腔充血及子宫复旧影响
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至非孕状态,这一过程中会引起盆腔充血以及子宫收缩痛,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腰部,导致腰疼。另外,盆腔充血也会对腰部周围的组织产生一定影响,引起腰部不适。
五、腰椎间盘问题
孕期体重增加,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变或突出。坐月子期间,身体的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的活动等因素可能会诱发腰椎间盘问题发作,从而引起腰疼。对于本身有腰椎间盘基础疾病的产妇,产后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六、产后缺钙情况
产后产妇身体处于恢复阶段,若钙摄入不足或流失较多,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肌肉痉挛,包括腰部肌肉痉挛,进而引发腰疼。尤其是母乳喂养的产妇,钙的流失相对更多,若不注意补钙,更容易出现缺钙相关的腰疼问题。
对于坐月子期间出现腰疼的产妇,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卧床还是哺乳时都要尽量维持良好的体态;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腰部康复锻炼,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钙的补充,保证营养均衡;如果腰疼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器质性病变等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处理。同时,要关注自身身体恢复情况,根据个人实际状况调整生活方式和康复措施,以促进身体更好地恢复,缓解腰疼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