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是瘘管结构复杂累及肛门括约肌深部及周围组织、走行迂回与括约肌关系复杂的肛瘘,病因包括肛周脓肿反复发作致瘘管形成走向复杂及特异性感染致病变迁延瘘管复杂,临床表现有肛周反复流脓、肿痛、瘙痒及外口数量多等,诊断靠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依情况选术式,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轻柔术后加强护理,老年患者术前评估基础病术中轻柔术后观察并注意饮食等。
一、定义
复杂性肛瘘是指瘘管结构复杂,具有多个瘘管分支、多个内口或外口,病变常累及肛门括约肌深部及周围组织的肛瘘类型,其瘘管走行迂回,与肛门括约肌关系复杂。
二、病因
1.肛周脓肿反复发作:肛周脓肿未获规范治疗,反复破溃,炎症持续刺激,致使瘘管形成且走向复杂,多因首次肛周脓肿处理不彻底,感染未完全控制,炎症扩散引发多个瘘管分支。
2.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性肛瘘往往瘘管形态不规则,内口可能不止一个,因结核杆菌感染特性致病变迁延不愈,瘘管复杂发展。
三、临床表现
1.肛周症状:反复出现肛周流脓,脓液量时多时少,脓性状随感染情况而异;常有肛周肿痛,急性发作时疼痛明显;伴有肛周瘙痒,系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所致。
2.外口表现:外口数量多于单纯性肛瘘,可多个外口,外口周围皮肤常伴瘢痕形成,瘘管从外口向内部延伸复杂。
四、诊断方法
1.肛门指检:可触及瘘管走行,感知瘘管与括约肌关系,但因复杂性肛瘘瘘管复杂,指检难完全明确所有瘘管情况。
2.肛门镜检查:观察肛管内情况,寻找内口,部分复杂性肛瘘内口可能位于高位或隐蔽位置。
3.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瘘管数量、走行、与括约肌关系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超声检查可辅助判断瘘管情况。
五、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目的为切开或切除瘘管,促进愈合,同时尽量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方式依瘘管具体情况选择,如高位复杂性肛瘘常用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缓慢切割括约肌,避免一次性切断致肛门失禁;低位复杂性肛瘘可能采用瘘管切开术等,需精准判断瘘管位置和走向。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肛门括约肌等组织未完全发育,手术时需谨慎选择术式,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影响排便功能,手术操作宜轻柔,术后加强肛周护理,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因儿童新陈代谢快,需保持肛周清洁,预防感染。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术前需评估基础疾病控制状况,手术中操作宜轻柔,减少创伤,术后密切观察伤口,预防感染及基础疾病加重,饮食需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影响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