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穿孔有腹痛、腹膜刺激征、恶心呕吐、发热等表现,严重时出现休克,不同人群在这些表现上有差异,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免疫系统弱、血容量少,病情变化快;老年人对疼痛感知迟钝、肌肉力量弱、机体反应弱、各脏器功能减退,病情复杂难恢复。
一、腹痛
(一)疼痛特点
肠穿孔时腹痛往往较为剧烈,多为突发的、持续性的剧烈腹痛,且疼痛程度较严重,难以忍受。这是因为肠内容物漏出刺激腹膜,引起强烈的腹膜刺激症状。例如,在消化性溃疡穿孔等情况中,患者会突然感到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波及全腹。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肠穿孔时腹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太典型,但也会有哭闹不安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密切观察其腹部体征等情况。比如婴幼儿肠套叠导致的肠穿孔,除了腹痛外,可能还会伴有呕吐、血便等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
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但肠穿孔时也会有腹痛,不过可能腹痛程度不如年轻人那么剧烈,容易被忽视,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腹部情况以及全身状况的变化。
二、腹膜刺激征
(一)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压痛:腹部有明显的压痛,穿孔部位压痛最为显著。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上腹部有明显压痛。
反跳痛:当医生按压腹部后突然抬手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即反跳痛阳性。
肌紧张:腹部肌肉紧张,像木板样硬,这是因为腹膜受到刺激后引起的防御性反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腹壁较薄,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腹膜刺激征依然存在;老年人肌肉本身力量较弱,肌紧张程度可能相对轻一些,但腹膜刺激征的存在是诊断肠穿孔的重要依据。
三、恶心、呕吐
(一)发生机制
肠穿孔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腹膜受到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起初可能是反射性呕吐,吐出胃内容物等。
(二)不同人群表现
儿童:儿童肠穿孔时恶心、呕吐较为常见,而且由于儿童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呕吐可能相对频繁。例如,因肠梗阻导致的肠穿孔,儿童会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等。
老年人:老年人肠穿孔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也可能出现,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四、发热
(一)发热机制
肠穿孔后,腹腔内有炎症反应,身体会出现应激性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若感染较重,体温可更高。
(二)不同人群表现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肠穿孔后发热可能较为明显,而且儿童对发热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处理。例如,儿童肠穿孔后体温可能迅速升高,需要警惕高热惊厥等情况的发生。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较弱,肠穿孔后发热可能不明显,体温升高幅度可能较小,但也不能忽视,因为老年人感染后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需要关注体温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五、休克表现(严重肠穿孔时)
(一)休克表现
严重的肠穿孔可导致大量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感染性休克,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
(二)不同人群影响
儿童:儿童血容量相对较少,肠穿孔导致休克时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尽快进行抢救处理。例如,儿童感染性休克时,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等。
老年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发生休克后恢复相对困难,而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会加重病情的复杂性,在处理休克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