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具多个瘘管等的慢性感染性通道,病因主要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特异性感染,临床表现有流脓、瘙痒、疼痛等且不同人群有差异,诊断可通过肛门指检、探针检查、瘘管造影、MRI等,治疗以手术为主,儿童手术需精细操作保肛门功能,老年人手术前要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护理。
一、定义
复杂性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通道,具有多个瘘管、多个外口,或瘘管走行复杂,内口多位于肛窦处,外口可分布在肛周不同部位的一类肛瘘类型。
二、病因
1.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最常见的病因,肛管直肠周围发生感染形成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脓腔壁形成纤维化管道,即肛瘘,若脓肿反复感染、引流不彻底等情况易导致复杂性肛瘘,约占复杂性肛瘘病因的大部分。
2.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结核引起的肛瘘病变常较复杂,瘘管多且走行不规则;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也可累及肛管直肠,引发复杂性肛瘘,这类情况相对少见,但病因明确与特异性炎症相关。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流脓:反复从外口流出脓性、血性分泌物,分泌物多少因瘘管情况而异,复杂肛瘘瘘管多,分泌物可能较多。
瘙痒:外口周围皮肤因受分泌物刺激常出现瘙痒,皮肤可因搔抓出现糜烂、湿疹样改变。
疼痛:一般平时疼痛不明显,当瘘管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局部胀痛,若继发感染则疼痛加剧。
复杂表现:存在多个外口,外口之间有皮下瘘管相通;瘘管走行复杂,可能穿过肛管括约肌群,甚至涉及多个间隙。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复杂性肛瘘相对少见,但若发生,可能因表述不清导致家长发现较晚,临床表现可能以肛周反复红肿、流脓为主,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多个瘘管等复杂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隐匿,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肛瘘的恢复,临床表现中感染相关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持续存在。
四、诊断方法
1.肛门指检:可触及瘘管的条索状硬结,通过指检能初步判断瘘管与肛管括约肌的关系等情况,对于复杂性肛瘘判断内口位置等有一定帮助。
2.探针检查:用探针从外口探查,可大致了解瘘管走行,但因复杂性肛瘘瘘管复杂,探针探查可能受限制。
3.瘘管造影:通过向瘘管内注入造影剂,X线拍片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形态、走行、多个分支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复杂性肛瘘的复杂结构。
4.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肛瘘的瘘管分布、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复杂肛瘘中瘘管是否穿过括约肌群、涉及哪些解剖间隙等能精准评估,是目前诊断复杂性肛瘘较精准的方法。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为主
挂线疗法:适用于部分复杂性肛瘘,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这种方法对括约肌损伤较小,能较好保护肛门功能。
肛瘘切开术:适用于低位复杂性肛瘘,将瘘管全部切开,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但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需谨慎使用,避免损伤括约肌过多导致肛门失禁。
肛瘘切除术:适用于单纯性肛瘘,对于复杂性肛瘘若瘘管周围组织纤维化严重,可考虑切除瘘管及周围病变组织,但要注意保护肛门正常组织。
2.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手术时需更加精细操作,尽量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因为儿童肛门括约肌等组织还在发育中,选择手术方式要优先考虑对肛门功能的保护,如优先选择对括约肌影响小的挂线疗法等。
老年人:手术前需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创伤相对较小、恢复相对较快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