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肠梗阻患者的症状、危害及相关注意事项。症状包括腹部症状(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梗阻处,老年患者疼痛可能较轻;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活动少、长期卧床者更严重;呕吐早晚和频率与梗阻部位高低有关,儿童频繁呕吐后果严重)、消化系统症状(完全性肠梗阻停止排气排便,初期高位梗阻可能有少量排出,儿童停止排气排便影响健康,有便秘史者难区分;食欲不振致营养摄入不足加重病情)、全身症状(频繁呕吐和不能进食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儿童和有肾脏疾病者更复杂;肠腔内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引发感染和中毒,癌症晚期、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且病情进展快)。还提醒无论年龄,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老年患者需密切观察,儿童治疗避免用影响生长发育药物,有相关病史者应告知医生,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
一、腹部症状
1.腹痛:癌症晚期肠梗阻患者常出现腹痛症状,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梗阻部位,这是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导致。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腹痛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而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梗阻引发的腹痛可能与既往手术导致的粘连有关。
2.腹胀:腹胀一般在腹痛之后出现,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遍及全腹。如果患者本身肥胖,腹胀可能更难通过外观察觉。生活中活动量少、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差,腹胀症状可能会更严重。
3.呕吐:呕吐出现的早晚和频率与梗阻部位高低有关。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若患者年龄较小,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呕吐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二、消化系统症状
1.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会停止排气排便,这是因为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梗阻部位。但在梗阻初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气体和粪便排出,这是梗阻以下肠内残留的气体和粪便。对于儿童患者,停止排气排便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影响身体健康。有便秘病史的患者,可能较难区分是原有便秘还是肠梗阻导致的停止排气排便。
2.食欲不振:由于肠道梗阻,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长期食欲不振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对于癌症晚期本身就身体虚弱的患者,会进一步加重病情。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对营养需求有其特殊性,更需要关注营养支持。
三、全身症状
1.水电解质紊乱:频繁呕吐和不能进食会导致患者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精神萎靡等症状。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可能受损,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能更复杂。
2.感染和中毒: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同时肠壁血运障碍,细菌和毒素可透过肠壁进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癌症晚期患者身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感染。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对感染的耐受性差,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温馨提示:对于癌症晚期肠梗阻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出现上述症状都应及时就医。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有腹部手术史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活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合理饮食等,以提高身体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