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钠血症的引发因素众多,如药物因素、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等。
1、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可引起老年人低钠血症,例如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时,可抑制亨氏袢升支厚段对氯的重吸收,使氯化钠排出增加,同时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排出不匹配,水的排出少于钠,从而引起低钠血症。
2、肾脏疾病
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钠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异常,导致钠的排出减少,水钠潴留,进而引起低钠血症。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发展到晚期,肾功能受损严重,钠代谢紊乱较为常见。
3、内分泌紊乱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较为常见,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包括水盐代谢。甲状腺激素不足时,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同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水分摄入减少,从而导致低钠血症。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4、营养不良
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机体的代谢和内环境稳定受到影响,可能干扰钠的代谢平衡。同时,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差,钠摄入不足,进一步增加低钠血症的发生风险。另外,长期低蛋白饮食会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可能间接影响水钠代谢。
此外,老年人脑部疾病如脑卒中、颅脑外伤等,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脏轴的功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出现不适当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SIADH),引起水钠潴留,血钠稀释性降低,导致低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