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疲劳乏力等,饮食建议包括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
一.早期症状
1.多饮多尿
血糖升高后,身体为了排出多余的糖分,肾脏会过滤更多的血液,导致尿液增多。排尿增多会使身体失水,从而引起口渴,导致患者饮水增加。这种症状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都可能出现,但老年人可能对口渴的感知相对迟钝,容易忽视。
2.多食易饥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身体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大脑会发出饥饿信号,促使患者进食。即使摄入较多食物,仍可能感到饥饿。年轻人如果活动量较大,可能会将这种饥饿感归咎于正常的消耗,但如果伴有其他症状,应警惕糖尿病。
3.体重下降
虽然多食,但由于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会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下降。这种情况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且起病较急。而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体重可能正常或增加,随着病情进展才出现体重下降。
4.疲劳乏力
身体细胞无法充分获取能量,会使患者感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种疲劳感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表现可能不同,经常运动的人可能会觉得运动后的恢复时间延长,而久坐人群可能会更明显地感到日常活动时容易疲劳。
二.饮食建议
1.控制总热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每天所需热量比女性略高,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所需热量多。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有助于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对血糖控制较为重要。
2.定时定量进餐
规律的进餐时间和固定的食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建议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可以将每天的食物分成56餐,包括三次正餐和2-3次加餐。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应逐渐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