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要检查的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一.血糖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的是在空腹状态下人体基础的血糖水平。一般来说,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就高度提示患有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则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通过空腹血糖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情况。
2.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也是诊断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关键指标,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应小于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属于糖耐量减低,同样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表现。对于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了解进食后血糖的升高情况以及降糖药物的疗效等。比如,一些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尚可,但餐后血糖升高明显,就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来更好地控制整体血糖水平。在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时,需要注意严格按照规定进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糖化血红蛋白
1.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其正常范围一般在4%~6%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非常重要。
三.尿常规
1.尿糖检测
尿糖检测可以初步了解血糖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不含糖的,但当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尿中就会出现糖。但尿糖检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肾脏功能的变化等,所以尿糖阳性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糖尿病,但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的筛查指标。
2.尿酮体检测
尿酮体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监测,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时,尿液中会出现酮体阳性。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多在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等情况下发生。通过尿酮体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酮症酸中毒的迹象,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四.肾功能
1.血肌酐
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肌酐的正常范围因性别等因素略有差异,一般男性血肌酐正常范围在53~106μmol/L,女性在44~97μmol/L。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导致肾脏损害,引起糖尿病肾病,而血肌酐的升高往往提示肾功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2.尿素氮
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尿素氮的正常范围一般在2.5~6.4mmol/L之间。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可能尿素氮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减退,尿素氮会升高。它可以和血肌酐等指标一起综合判断肾功能的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五.眼底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通过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5年以上,就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病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