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来月经时腰疼、肚子疼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及其他因素。生理性因素有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致子宫缺血缺氧、子宫收缩异常;病理性因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盆腔粘连炎症、子宫腺肌病致子宫肌层收缩疼痛、盆腔炎性疾病致盆腔充血水肿;其他因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致痛觉阈值降低、生活习惯中饮食生冷寒凉使子宫痉挛、作息不规律影响内分泌平衡增加不适风险。
一、生理性因素
(一)前列腺素分泌增加
女性来月经时,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腰疼、肚子疼的症状。一般在月经来潮的前1-2天较为明显,随着经血排出,前列腺素水平逐渐下降,症状多会缓解。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因为青春期女性的生殖内分泌轴尚不完善,前列腺素合成调节可能存在一定波动。
(二)子宫收缩异常
月经期间,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来排出经血,但部分女性可能存在子宫收缩不协调的情况。过强的子宫收缩或者子宫收缩节律异常,会影响子宫的血液供应,导致子宫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腰疼和肚子疼。这种情况在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中相对更易出现,因为缺乏运动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血液循环和肌肉协调性。
二、病理性因素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随月经周期而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盆腔粘连、炎症反应等,从而导致来月经时腰疼、肚子疼。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可在月经前1-2天开始出现,月经来潮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时间可能会延长。这种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高发,尤其是有多次人流史、经期剧烈运动等情况的女性风险相对较高。
(二)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位于下腹正中,可牵涉到腰部,在月经期间由于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内膜组织出血,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导致腰疼和肚子疼。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但也可见于未生育的年轻女性,有多次妊娠、分娩及人工流产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三)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月经期间,女性生殖道防御功能降低,若发生盆腔炎性疾病,炎症刺激会导致盆腔充血、水肿,引起下腹部疼痛,并可放射至腰部,出现腰疼、肚子疼的症状。患者多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表现,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是高发人群,尤其是不注意经期卫生、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的女性更容易患病。
三、其他因素
(一)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痛觉阈值,使女性对月经期间的疼痛感觉更加敏感,从而放大腰疼、肚子疼的症状。尤其是一些面临较大工作压力、生活变故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例如,职场女性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月经期间可能会明显感觉到腰疼肚子疼的症状较平时加重。
(二)生活习惯因素
1.饮食方面:过多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可能会导致子宫受寒,影响子宫的正常血液循环,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从而出现腰疼、肚子疼。例如,一些喜欢吃冷饮的女性,在月经期间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后,很容易诱发月经期间的腰部及腹部疼痛。
2.作息方面: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平衡,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和月经期间的身体状况,增加月经期间腰疼、肚子疼的发生风险。比如,经常熬夜的女性,月经期间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腰部和腹部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