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期间肚子疼腰疼的原因包括生理性、病理性、生活方式因素及特殊人群情况。生理性是因前列腺素作用、激素变化;病理性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腰部疾病等;生活方式上寒冷刺激、过度劳累、不良姿势会加重;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各有不同情况需关注。
一、生理性原因
1.前列腺素作用
女性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较多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这些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腰部,导致腰疼。一般年轻女性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出现月经肚子疼腰疼,多与前列腺素分泌相关,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前列腺素分泌可能相对紊乱。
2.激素变化
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雌激素和孕激素等的变化可能影响盆腔及腰部的组织状态,使得部分女性出现肚子疼腰疼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月经周期有规律波动的女性中较为常见,与自身激素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二、病理性原因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等变化,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可表现为月经期间肚子疼,且疼痛逐渐加重,同时可能伴有腰疼,这种情况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多见,患者可能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病史,且可能影响生育功能,通过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在月经期间充血、水肿,导致子宫肌层扩张,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出现痛经,疼痛常位于下腹正中,可放射至腰部,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子宫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3.盆腔炎
盆腔内存在炎症时,月经期间盆腔充血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下腹部疼痛并放射至腰部,患者多有盆腔感染病史,如既往有阴道炎、宫颈炎未及时治疗等情况,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妇科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4.腰部疾病
本身存在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在月经期间由于身体整体状态的变化,可能会使腰部原本的疼痛症状加重,同时月经期间的激素变化等可能也会影响腰部肌肉的状态,从而出现肚子疼腰疼的综合表现,这种情况在有腰部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常见,通过腰椎影像学检查等可明确腰部本身病变情况。
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1.寒冷刺激
月经期间若不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腹部受到寒冷刺激,会导致盆腔内血管收缩,影响子宫血液循环,加重子宫缺血、缺氧,从而加重肚子疼腰疼的症状,尤其在冬季或穿着过少的女性中较易出现,这类女性在月经期间应注意腰部和腹部的保暖,可通过增添衣物、使用暖宝宝等方式。
2.过度劳累
月经期间身体相对虚弱,若过度劳累,如进行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等,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使得盆腔及腰部的肌肉紧张度增加,容易引发或加重肚子疼腰疼的情况,对于平时工作强度大、经期仍未注意休息的女性较常见,建议月经期间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不良姿势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驼背等,会影响腰部肌肉和骨骼的正常力学结构,在月经期间身体状态改变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腰疼,同时也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加重肚子疼的症状,办公室女性等长期保持不良坐姿的人群中较为普遍,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定时活动身体。
四、特殊人群情况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激素调节不稳定,前列腺素分泌容易出现波动,较易出现月经期间肚子疼腰疼的情况,此时应注意观察月经情况,若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可通过休息、局部热敷等方式缓解,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
2.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若有备孕计划或已怀孕,出现月经期间肚子疼腰疼需警惕是否有妊娠相关疾病或妇科疾病,如异位妊娠等,异位妊娠时除了月经期间可能有肚子疼腰疼外,还可能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对于已确诊有妇科疾病的育龄期女性,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需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避孕等相关事宜。
3.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及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月经期间肚子疼腰疼的情况可能与激素变化及可能伴随的妇科疾病等相关,此阶段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