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便秘分型为实证、虚证,实证包括胃肠积热、气机郁滞、寒积内结;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不同证型治疗方法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一.实证
1.胃肠积热
症状包括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治疗方法是清热润肠,可遵医嘱服用麻子仁丸、黄连上清丸等药物。
2.气机郁滞
症状为大便干结、胁腹胀痛、嗳气呃逆等。治疗方法是顺气导滞,可遵医嘱服用六磨汤等药物。
3.寒积内结
症状为腹痛拘急、大便不通、手足不温等。治疗方法是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可遵医嘱服用大黄附子汤等药物。
二.虚证
1.气虚
症状为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排便困难,便后乏力。治疗方法是健脾益气,可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
2.血虚
症状为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治疗方法是养血润燥,可遵医嘱服用润肠丸、八珍益母丸等药物。
3.阴虚
症状为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治疗方法是滋阴补肾,可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药物。
4.阳虚
症状为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治疗方法是温阳通便,可遵医嘱服用济川煎、金匮肾气丸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便秘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便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