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临床表现有腹痛多为右下腹或脐周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肿块、结核中毒症状及不同年龄性别表现差异;实验室检查有PPD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但阴性不能排除、血沉加快常提示炎症活动、结核杆菌核酸检测阳性有助病原学诊断但需注意假阴性;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可发现肠黏膜等表现、CT或MRI能清晰显示肠道病变及关系;内镜检查结肠镜是确诊重要手段,可见病变取组织病理检查有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抗酸杆菌可确诊;高度怀疑难明确可试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特殊人群儿童需权衡检查必要性与风险,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疾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
一、临床表现评估
肠结核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多为右下腹或脐周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触及)、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因机体反应不同略有差异,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可能合并基础疾病而症状不典型。
二、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阴性不能排除肠结核,因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2.血沉检查:血沉加快常提示体内有炎症活动,肠结核患者多有血沉增快,但非特异性。
3.结核杆菌核酸检测(如PCR):通过检测粪便或血液中的结核杆菌DNA,若结果阳性有助于肠结核的病原学诊断,但需注意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肠黏膜皱襞紊乱、溃疡形成、肠管变形及狭窄等表现,对肠结核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特异性有限。
2.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肠道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周围组织情况,有助于判断肠道受累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肠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四、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肠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回盲部及结肠病变,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息肉或狭窄等,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若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抗酸杆菌,则对肠结核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五、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对于高度怀疑肠结核但上述检查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试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若治疗2~4周后症状改善,有助于支持肠结核的诊断。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肠结核确诊时需考虑其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特点,检查时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与风险;老年人肠结核确诊时要综合其基础疾病情况,如部分老年人可能合并肝肾功能减退,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结合临床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