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表现为周期异常(包括提前、推迟、不规律)、经量异常(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伴随痛经、闭经等症状,青春期女性多为生理性波动,育龄期需警惕妇科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围绝经期常因卵巢衰退出现异常,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影响内分泌引发月经不调,有妇科手术史、内分泌疾病史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月经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一、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周期异常主要表现为周期提前、推迟或不规律。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周期提前指月经周期短于21天,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黄体功能不足等因素相关;周期推迟指月经周期长于35天,可能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引起;而周期不规律则是月经周期时长频繁变动,无固定规律,多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有关。
二、月经量异常
(一)经量过多
经量过多指每次月经失血量超过80ml,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有关,也可能是凝血功能障碍等全身性疾病导致,表现为月经期间需频繁更换卫生巾或卫生棉条,且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相关症状。
(二)经量过少
经量过少指每次月经失血量少于20ml,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宫腔粘连、过度节食减肥等因素有关,卵巢功能减退会使雌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子宫内膜生长,从而导致经量减少;宫腔粘连则会阻碍经血排出,引起经量减少。
三、月经经期异常
(一)经期延长
经期延长指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可能与子宫内膜炎、黄体萎缩不全等有关,子宫内膜炎会导致子宫内膜修复时间延长,黄体萎缩不全则使子宫内膜不能按时完整脱落,进而出现经期延长的情况。
(二)经期缩短
经期缩短指月经持续时间短于3天,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垂体功能异常等相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会使卵泡发育及排卵异常,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经期缩短。
四、伴随症状
(一)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过高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疼痛程度和性质可能随原发病不同而有差异。
(二)闭经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仍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指曾有正常月经,而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等多种原因有关。
在不同人群中,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不调较为常见,多为生理性波动;育龄期女性若出现月经不调需警惕妇科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围绝经期女性则常因卵巢功能衰退出现月经周期、经量等异常。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引发月经不调;病史方面,有妇科手术史、内分泌疾病史等人群出现月经不调的风险相对较高,需密切关注自身月经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