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识别血液失血相关诱因即刻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先快速输晶体液补充血容量,晶体液不够则用胶体液,积极寻找止住出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儿童补液谨慎观前囟尿量,老年人补液缓慢监测心功能电解质,妊娠中晚期失血取左侧卧位改善灌注。
一、立即评估与紧急处置快速识别血液失血相关诱因,如外伤、消化道出血等,即刻评估患者意识、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保障液体输注通道通畅,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支持。二、补充血容量1.晶体液补充:首选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溶液快速静脉输注,依据失血量估算初始补液量,一般可先快速输入1000-2000ml晶体液以迅速扩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晶体液可较快分布于细胞外间隙。2.胶体液补充:若晶体液补充后仍不能维持循环稳定,可考虑使用胶体液,如白蛋白等,胶体液能较长时间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助于保留血管内水分。三、控制出血积极寻找并止住活动性出血,若为外伤导致的体表出血,可通过加压包扎、使用止血带等方式止血;若是内脏出血等情况,则需尽快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止血处理,如剖腹探查止住腹腔内出血等。四、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指标变化,血压可反映循环灌注情况,心率增快常提示机体代偿或失血加重,尿量每小时应维持在30ml以上以提示肾灌注良好,通过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五、特殊人群应对1.儿童:儿童失血休克时补液需格外谨慎,应依据体重计算补液量,避免过快过量补液引发脑水肿等并发症,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前囟、尿量等情况评估补液效果。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补液时需缓慢进行并密切监测心功能,防止因补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衰等并发症,同时关注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电解质紊乱。3.妊娠女性:妊娠中晚期失血休克时需注意体位,避免仰卧位导致下腔静脉受压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应尽量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