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应对需全面排查并脱离含铅等污染源及规避高风险区域,血铅达相应值且有指征时选合适驱铅药并监测肝肾,通过营养支持、健康监测及处理并发症进行支持治疗,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严重超标有指征药物驱铅时严密监测保障安全。
一、脱离铅污染源
1.环境排查与脱离:全面排查儿童生活环境,精准定位铅暴露源头,像含铅油漆的家居设施、受污染的土壤、含铅玩具及学习用品等均需留意。若发现此类污染源,务必让儿童迅速脱离该环境,例如及时更换含铅油漆的家具,深度清洁儿童活动区域的灰尘,禁止儿童接触含铅玩具等。
2.高风险区域规避:针对居住在交通繁忙路段附近的儿童,需着重防范汽车尾气中的铅污染,可通过佩戴防护口罩降低铅吸入风险,但从根本上要尽量让儿童远离高铅污染区域。
二、药物驱铅
1.药物选择与适用:当儿童血铅水平≥25μg/dL且出现临床症状或有其他驱铅指征时,可选用依地酸二钙钠等驱铅药物,但需严格把控用药适应证。由于药物驱铅存在一定副作用,必须充分评估儿童整体健康状况后谨慎用药,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进行不必要的药物驱铅。
2.用药监测: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指标,因驱铅药物可能对肝肾产生影响,需依据儿童具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三、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保证儿童摄入富含维生素C、钙、铁、锌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铅排出,钙、铁、锌等元素与铅存在竞争作用,能减少铅吸收,例如让儿童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乳制品、瘦肉、坚果等(补充钙、铁、锌等)。
2.健康监测:定期检测儿童血铅水平及生长发育状况,借助血常规、骨密度等检查评估儿童健康状态,依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与干预举措,保障儿童脱离铅污染后能良好恢复生长发育。
3.并发症处理:针对存在贫血等并发症的儿童,需开展针对性治疗,如纠正贫血等,维持儿童身体各系统正常功能。
特殊人群提示
低龄儿童因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治疗儿童铅中毒时应优先运用非药物干预手段,像彻底脱离铅污染源、强化营养等。仅在血铅水平严重超标且有明确临床指征时,才可考虑药物驱铅,且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更加严密监测不良反应,充分考量儿童的生理特性与个体差异,以确保儿童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