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检查涵盖孕妇血型与丈夫血型检测以初步评估溶血风险、产前抗体筛查动态监测风险、新生儿血常规看贫血等表现、胆红素测定判断溶血及黄疸程度、Coombs试验分直接间接作诊断依据、部分情况基因检测辅助诊断罕见病,有家族溶血病史孕妇需更早更密切检查且采血等操作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及无菌规范等原则。
一、血型检查
1.孕妇血型与丈夫血型检测:孕妇需进行血型检测,若为O型血,其丈夫需检测血型为非O型血时,胎儿有发生ABO血型不合溶血症的可能,通过明确父母血型可初步评估溶血风险。
二、抗体筛查
1.产前抗体检测:孕妇在产前需进行血型抗体筛查,若抗体效价升高,提示胎儿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性增大,通过动态监测抗体效价变化可评估病情进展。
三、血常规检查
1.新生儿血常规表现:新生儿发生溶血症时,血常规可出现贫血表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可能降低,同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升高,反映骨髓造血活跃以代偿溶血导致的红细胞丢失。
四、胆红素测定
1.血清胆红素变化:新生儿溶血症时,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这是因为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加,而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相对不足,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判断溶血程度及黄疸严重程度。
五、Coombs试验
1.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红细胞上是否结合有抗体,若红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则试验呈阳性,提示新生儿红细胞已被抗体致敏,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症的重要依据。
2.间接Coombs试验:检测血清中游离的血型抗体,若试验呈阳性,说明血清中存在可引起溶血的抗体,有助于评估溶血风险。
六、基因检测(部分情况)
1.用于其他类型溶血症诊断:对于某些罕见的溶血性疾病,如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基因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相关基因突变,辅助诊断特定类型的新生儿溶血症,尤其在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情况下,基因检测能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依据。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新生儿,进行上述检查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操作要轻柔,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在进行采血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同时,医护人员需充分考虑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如血容量相对较少,采血时要控制采血量,防止因采血过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对于有家族溶血病史的孕妇,需更早、更密切地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新生儿溶血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