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暑相关因素包括体温调节适应机制未及时调整致散热不及时,个体差异中部分人群汗腺分泌不足及体质虚弱者散热调节弱,特殊人群里儿童调节中枢未完善、老年人汗腺及心血管功能差、有基础疾病者因应激易致机体紊乱增加中暑几率。
一、人体体温调节适应机制未及时调整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当从低温环境快速进入高温环境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等散热机制的启动需要过程,若环境温度骤升超出体温调节系统的快速适应能力,就容易出现体温过度升高,引发中暑相关不适。例如,研究表明正常人体从15℃左右的低温环境进入30℃以上高温环境时,皮肤血流量增加等散热反应的完全启动约需15-30分钟,若在此期间活动量较大等,就可能因散热不及时而出现中暑先兆。
二、个体差异导致散热功能受限
1.汗腺功能差异:部分人群汗腺功能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汗腺分泌不充分的人,在高温环境下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效率降低,更易积累热量引发中暑。有研究显示,约5%-10%的人群存在汗腺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这类人群在环境温度变化时更易出现中暑相关症状。
2.体质因素:体质虚弱者、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其身体的代谢产热和散热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例如,长期久坐缺乏锻炼的人群,心肺功能相对较差,运动时的产热不能高效通过血液循环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发,从低温到高温环境转换时更易出现中暑表现。
三、特殊人群的易感性
1.儿童群体: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弱。当从低温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儿童的散热和产热调节失衡的风险更高。据统计,5岁以下儿童在环境温度快速变化时中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为他们的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单位体重的产热散热比与成人不同,且自我调节能力差。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的皮肤汗腺萎缩,汗腺分泌功能减退,同时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血液循环调节能力减弱,从低温到高温环境转换时,体温调节和散热功能进一步受限,更容易发生中暑。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在高温环境暴露时,中暑的风险是年轻人的3-5倍。
3.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其身体的生理功能本就处于相对失衡状态,从低温到高温环境转换时,身体对温度变化的应激反应更易引发机体功能紊乱,从而增加中暑的发生几率。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高温环境影响血糖代谢和血液循环,加重中暑相关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