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初期组织微循环灌流有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特点,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致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增多;血流重新分布,皮肤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流相对减少不明显;细胞水平表现为缺氧、无氧酵解增强、能量不足、钠-钾泵障碍、细胞水肿及代谢产物积聚致酸中毒;特殊人群中儿童代偿弱、微循环变化易迅速影响重要器官,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自身调节弱,微循环改变更明显难代偿。
一、灌流特点之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为主:休克初期,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使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明显增加。例如,研究表明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可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阻力增大。
2.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增多: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真毛细血管网开放数量显著减少,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量大幅降低,呈现少灌少流的状态。此时,血液主要通过直捷通路和动-静脉吻合支回流,使得灌流情况处于灌少于流的状态,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二、血流重新分布的特点
1.不同器官血流变化有差异
皮肤、骨骼肌、肾等器官:这些器官的血管α受体密度较高,在休克初期受到缩血管物质的强烈影响,血管收缩明显,血流灌注急剧减少。以肾为例,肾血管收缩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心、脑等重要器官:心、脑器官的血管α受体分布相对较少,而β受体相对较多,且冠状动脉有腺苷等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所以在休克初期,心、脑血流灌注相对减少不明显,甚至可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一定的血流,以保证重要器官的基本功能。例如,脑在休克初期由于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脑血管轻度扩张,维持了一定的血液供应。
三、细胞水平的灌流特点
1.细胞缺氧情况:由于组织灌流减少,细胞处于缺氧状态。细胞的有氧代谢受阻,无氧酵解增强,能量产生不足,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细胞内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潴留,细胞水肿。例如,细胞内钠增多会使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进一步加重细胞水肿,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代谢产物积聚: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在细胞和组织间隙积聚,引起局部酸中毒,而酸中毒又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扩张和微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休克初期组织中乳酸水平会明显升高,反映了细胞的缺氧和无氧代谢状态。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机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在休克初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对其重要器官功能产生更迅速的影响。在护理儿童休克患者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微循环灌注情况,如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尿量等指标,因为儿童的微循环变化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恶化。而对于老年人,其血管弹性下降,自身调节功能减弱,休克初期微循环灌流的改变可能更加明显和难以代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干预,以避免重要器官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