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涉及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心室射血障碍、心室充盈障碍;分布性休克包含感染性、过敏性、神经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有肺栓塞性、心包填塞性、主动脉夹层致休克,不同类型休克有其各自的引发原因及好发人群等特点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1.失血性休克:多因大量失血引起,如外伤致大血管破裂、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各种年龄人群均可发生,若患者有外伤史或消化道出血病史等,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会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2.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时,创面渗出大量血浆样液体,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常见于各年龄段因烧伤导致皮肤大面积受损的患者,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休克发生的可能性越高、程度越重。
3.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等,组织损伤后释放炎性介质等,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不同年龄因创伤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可能因意外创伤等引发,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交通事故等创伤导致。
二、心源性休克
1.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更易出现,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此类基础心脏疾病。
2.心室射血障碍:如大块肺栓塞,栓子堵塞肺动脉,使右心室后负荷急剧增加,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肺栓塞,但有长期卧床、骨折、恶性肿瘤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易出现,中老年人群可能因血管条件等因素增加风险。
3.心室充盈障碍:如急性心脏压塞,心包腔内迅速积聚大量积液,压迫心脏,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心输出量降低。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心脏基础疾病或外伤等导致心包积液的情况时易出现。
三、分布性休克
1.感染性休克: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血症伴休克,常见于各年龄段有感染的患者,儿童可能因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发生严重感染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也易受感染性休克威胁。
2.过敏性休克:接触过敏原后,机体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释放大量介质,导致全身小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有明确过敏原接触史的人群易发病,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等过敏者。
3.神经源性休克:由于外伤、脊髓损伤等原因导致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多见于有脊柱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各年龄段因相应病因可发生。
四、梗阻性休克
1.肺栓塞性休克:大块肺栓塞导致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梗阻,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后负荷加重,进而影响心输出量。有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易发生,中老年人群相对更常见此类潜在风险因素。
2.心包填塞性休克:心包腔内液体迅速积聚,压迫心脏,使心室舒张受限,心输出量减少。常见于有心脏手术、外伤、感染等导致心包积液的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因相应病因出现。
3.主动脉夹层致休克:主动脉夹层时,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导致主动脉狭窄等情况,影响心脏供血等,可引起休克。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