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量与休克关系因人群而异,成人失血量不同对应不同休克程度,儿童血容量占比特殊且代偿弱,老年人代偿差易早现重度休克,妊娠期女性休克表现不典型且影响胎儿,有基础疾病人群代偿更差易早发休克,需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关注失血后情况并及时处理
一、失血量与休克的关系
(一)成人失血量与休克的对应情况
1.轻度休克:失血量一般在800ml以下,占总血容量的20%以下。此时机体可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等,患者可能仅有轻度的烦躁、口渴等表现,血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2.中度休克:失血量约800-1600ml,占总血容量的20%-40%。患者出现明显的休克表现,如表情淡漠、皮肤苍白、肢端发凉、脉搏细数(每分钟100次以上)、收缩压降至90-70mmHg,脉压缩小(小于20mmHg)等。机体的代偿机制已不能完全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
3.重度休克:失血量超过1600ml,占总血容量的40%以上。患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皮肤呈现显著苍白、厥冷,脉搏微弱甚至摸不到,收缩压低于70mmHg或测不到,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等。此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已接近衰竭,各重要脏器的灌注严重不足,会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二)儿童失血量与休克的对应情况
儿童的血容量与体重有关,年龄越小,血容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越高。一般来说,轻度休克:失血量占血容量的10%-15%,约500ml以下(适用于较大儿童),此时儿童可能有精神稍差、面色稍白等表现;中度休克:失血量占血容量的15%-25%,约500-1000ml,儿童会出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肢端凉、心率增快、脉搏细速等;重度休克: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5%以上,约1000ml以上,儿童表现为神志不清、皮肤明显苍白、发绀、脉搏微弱难触及、血压显著下降甚至测不到等。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代偿能力相对成人较弱,同样失血量下,儿童休克发生可能更迅速,病情变化更快。例如婴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若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20%,就会出现严重的休克表现,因为婴儿的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差,对失血的耐受能力更低。
二、不同人群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血容量相对减少,且代偿能力下降。即使失血量相对成人较少,也更容易发生休克。例如老年人失血量在800ml左右时,可能就会迅速出现重度休克的表现,因为其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不如年轻人灵敏,难以有效地通过心率加快和血管收缩来维持血压。所以对于老年人,一旦发生失血情况,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尽早采取止血等急救措施。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血容量增加,一般到妊娠晚期血容量可增加30%-40%。但在发生失血时,其休克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失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血压下降可能相对较晚被发现。同时,失血对胎儿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因为胎儿依赖母体的血液循环供应营养和氧气。所以妊娠期女性若发生失血,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休克情况,还要重视对胎儿的影响,应尽快就医,评估失血量和胎儿的状况。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贫血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其机体的代偿能力更差。例如本身有贫血的人,血容量中的携氧能力已经下降,若发生失血,即使失血量未达到一般人群发生休克的量,也更容易出现休克。像有冠心病的患者,失血导致的循环血量减少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避免受伤出血,一旦发生失血,要更积极地进行处理,迅速补充血容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