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的病因可能有环境因素、情绪和心理问题、学习障碍、神经发育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
1.环境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重要诱因,比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厉苛责或过度溺爱放任,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家庭氛围紧张、父母关系不和,会使孩子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学校环境也有影响,如课堂纪律混乱、师生关系不和谐,或者教学方法单一、无法适应孩子的学习特点,都可能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此外,社会环境中不良同伴的影响、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带来的分心等,也可能干扰正常的学习进程。
2.情绪和心理问题
孩子如果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使其在学习时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自卑心理也是一大障碍,当孩子在学习中多次遇到挫折,得不到肯定时,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逃避学习。还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如与同学相处不融洽,而影响学习心情,无法专注于学业。
3.学习障碍
这是一组特定的学习困难,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阅读障碍表现为识字困难、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书写障碍可能出现字迹潦草、笔画颠倒、拼写错误频繁等情况;数学障碍则体现在计算困难、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逻辑思维能力弱等方面。这些问题并非孩子智力不足,而是在特定学习技能上存在缺陷。
4.神经发育问题
神经发育迟缓或异常会影响大脑的信息处理和传递功能,例如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注意力等区域的发育不成熟,可能导致孩子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信息记忆与提取、持续集中注意力等方面出现困难。这类问题通常在儿童早期就有所显现,且可能伴随其他发育迟缓的表现,如动作协调性差、社交能力发展滞后等。
5.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患有ADHD的孩子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短、容易分心的问题,在课堂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完成作业时也常常拖延、出错。同时,他们可能伴有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如在课堂上随意走动、插话,无法遵守纪律,这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可能干扰课堂秩序。由于注意力缺陷,他们难以有效吸收和掌握知识,从而出现学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