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湿气重需要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丸、黄连上清丸、参苓白术散、归脾丸等药物。
1.龙胆泻肝丸
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对于肝火旺湿气重且表现为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等症状的人群有一定作用。其药理基础是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清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水道排出;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但需注意,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孕妇及有胃寒者慎用。
2.黄连上清丸
能清热通便,散风止痛,适用于肝火旺湿气重出现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症状的情况。方中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清热泻火;栀子、大黄清热通便;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防风、蔓荆子、薄荷、川芎、桔梗散风止痛。不过,脾胃虚寒者禁用,孕妇慎用,患有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参苓白术散
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作用,对于肝火旺湿气重且有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表现的人群适用。它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但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归脾丸
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对于肝火旺湿气重同时伴有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人群有一定调理作用。其组成为党参、白术(炒)、黄芪(蜜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甘草(蜜炙)。方中黄芪、龙眼肉甘温,能补脾益气、养心安神;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当归补血和营;炙甘草补益心脾,并调和诸药;大枣滋养脾胃。但有感冒发热、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
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导致肝火旺湿气重的人群,在用药的同时,需调整生活方式。比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11点前入睡;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加重肝火旺和湿气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冬瓜等;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和湿气排出,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