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分娩严重并发症,指分娩时羊水入母体血循环致急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是羊水有形成分进母体血循环引发病理生理反应,高危因素有高龄产妇、经产妇、胎膜早破、人工破膜、子宫收缩过强、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剖宫产等。
导致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
高龄产妇:年龄≥35岁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产妇的机体状态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子宫肌层对宫缩素的反应性可能改变,使得羊膜腔内压力增加时,羊水更易通过破损的血管进入母体循环。例如,相关研究发现,高龄产妇群体中羊水栓塞的发生率较适龄产妇有所升高。
经产妇:经产妇的子宫肌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弹性改变,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时羊膜腔内压力骤增,更容易促使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有统计数据显示,经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高于初产妇。
胎膜早破:胎膜破裂后,羊膜腔与宫颈管内的血管相通,羊水更容易通过宫颈黏膜静脉丛等血管进入母体循环。当胎膜早破发生时,无论是足月还是未足月妊娠,都可能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比如,胎膜早破时间超过一定限度,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多。
人工破膜:人工破膜过程中,可能会使羊膜腔内压力突然改变,导致羊水有更多机会通过破损的胎膜边缘的血管进入母体。尤其是在破膜时操作不当,或者产妇本身存在一些利于羊水进入循环的因素时,更易引发羊水栓塞。
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过强会使子宫肌层内的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静脉压,从而促使羊水挤入已破损的小静脉血管中。例如,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不当导致子宫收缩过强时,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
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时,子宫静脉压升高,胎盘后血窦开放,羊水可通过开放的血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胎盘早剥是羊水栓塞的一个重要诱因,尤其是重型胎盘早剥的情况下,发生羊水栓塞的可能性较大。
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时,子宫肌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羊水可通过破裂口处的血管进入母体循环。无论是自发性子宫破裂还是创伤性子宫破裂,都可能引发羊水栓塞。
剖宫产: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子宫切口处的血窦开放,羊水有可能通过这些血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相对自然分娩,剖宫产时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危因素。例如,剖宫产术中羊水可能会随着手术操作进入子宫切口的血管,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