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起病急骤,有呼吸困难、发绀、低血压或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功能、羊水有形成分、动脉血气分析等异常;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或CT、心电图等改变;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需与其他类似疾病鉴别,不同人群表现及鉴别需考虑个体差异。
实验室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通常低于100×10/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一般低于1.5g/L;D-二聚体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的凝血功能基础值不同,比如老年人基础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差,在发生羊水栓塞时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更明显;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就可能存在问题,发生羊水栓塞时凝血功能改变可能更复杂。
羊水有形成分检测:可通过腔静脉或右心血液检查,若找到羊水有形成分,如鳞状上皮细胞、毳毛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该检查阳性率相对较低,不同性别在检测时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一般不影响该检测结果,不过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pH值降低。不同年龄患者的动脉血气基础值不同,儿童的呼吸、血气等生理指标与成人有差异,在判断羊水栓塞相关的低氧血症等情况时需考虑年龄因素;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动脉血气基础值可能已异常,发生羊水栓塞时的变化需综合分析。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可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点片状浸润影,沿肺门分布,伴右心扩大。不同年龄人群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因胸廓、心肺发育等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儿童的胸廓、心肺结构与成人不同,在X线或CT上的表现特点有别;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胸部影像学可能已有基础病变,发生羊水栓塞时的表现需与基础病变鉴别。
心电图:可出现右心房、右心室扩大,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心电图基础表现不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心肌缺血等心电图改变的基础,发生羊水栓塞时心电图改变需结合基础情况综合判断;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心电图可能有一些生理性改变,对羊水栓塞相关心电图改变的判断需考虑这些因素。
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胎膜破裂后、胎儿娩出后或产后短时间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凝血功能检查异常、羊水有形成分检测阳性等,结合胸部影像学等改变,可临床诊断羊水栓塞。但需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如肺动脉栓塞、过敏性休克等进行鉴别诊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他类似疾病的发生概率和表现特点不同,在鉴别诊断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准确诊断羊水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