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也可能发生羊水栓塞,其发生机制是分娩时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相关因素包括胎膜破裂、子宫收缩过强、高龄产妇等,临床表现急骤,有呼吸困难、发绀等,应对需综合抢救,对风险高的顺产产妇产前要评估、告知风险,产时密切观察,产后关注病情,医护需高度警惕防范抢救。
一、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在顺产时,子宫收缩可能导致子宫血窦开放,羊水有可能通过破损的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当子宫颈或子宫体的血管有损伤时,羊水内的有形成分(如胎脂、胎粪、角化上皮细胞等)就会随着血流进入母体循环,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二、顺产发生羊水栓塞的相关因素
1.胎膜破裂相关因素:顺产过程中如果发生胎膜早破,羊水更容易通过子宫颈黏膜静脉或胎盘附着处的静脉窦进入母体循环。比如,胎膜早破时间较长时,羊水流出较多,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机会。
2.子宫收缩过强因素:强烈的子宫收缩会使子宫内压力增高,促使羊水更快地进入受损的血管。经产妇子宫收缩过强的情况相对较多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顺产时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
3.高龄产妇等因素:高龄产妇(年龄≥35岁)自身的生理状态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分娩的因素,比如血管弹性相对较差等,使得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更易引发严重的病理反应。另外,有过多次分娩经历的产妇,子宫肌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也会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
三、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及应对
1.临床表现:羊水栓塞起病急骤,产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例如,产妇可能先是出现寒战、呛咳,随后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2.应对措施:一旦怀疑羊水栓塞,需立即进行抢救。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过敏、抗休克、纠正DIC及肾衰竭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比如,要立即给产妇吸氧,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抗过敏、抗休克,同时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等。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对于高龄产妇、经产妇等发生羊水栓塞风险相对较高的顺产产妇,在产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完善各项检查,了解产妇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情况。产前要向产妇及家属充分告知羊水栓塞的可能性及相关风险,让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识别并进行抢救。产后也要继续关注产妇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因为羊水栓塞可能在产后仍有病情变化的可能。
总之,顺产时虽然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相对剖宫产等分娩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并非绝对不会发生,医护人员需高度警惕,做好各项防范及抢救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