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时心房无序颤动致收缩功能丧失,出现心率大于脉率即脉搏短绌现象,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助诊断,老年及年轻人群有不同特点,临床处理需控制心室率、根据评分抗凝,了解其机制、检查、人群特点及处理要点对房颤诊治至关重要。
相关检查及意义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房颤的特征性表现,如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等。对于发现心率大于脉率的患者,心电图检查能确诊房颤,并评估房颤的类型(如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等)。例如,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以捕捉到房颤的典型心电图波形,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对于发现阵发性房颤等发作不频繁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更全面地评估心率、脉率的关系以及房颤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情况。比如,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偶尔出现心率大于脉率的情况,Holter检查可以捕捉到这些短暂发作的房颤事件。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老年人群:老年人发生房颤时,心率大于脉率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房颤可能会加重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出现心率大于脉率,需要密切监测心功能,评估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同时,要积极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但需注意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时要谨慎。
年轻人群:年轻人群出现房颤导致心率大于脉率,可能与一些特殊的诱因有关,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酗酒等。对于年轻房颤患者,首先要排查是否存在这些诱因并尽量去除。例如,年轻患者如果是由于过度劳累引起的房颤,需要注意休息,调整生活方式。同时,要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上,可能需要根据房颤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转复心律等,但同样要考虑到年轻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
房颤心率大于脉率的临床处理要点
控制心室率:对于房颤患者出现心率大于脉率的情况,首先要考虑控制心室率,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心脏的房室结传导,减慢心室率。例如,美托洛尔可以选择性地阻断β1受体,降低心率,一般适用于无心力衰竭等禁忌证的房颤患者。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即使存在心率大于脉率的情况,也需要根据患者的CHADS-VASc评分来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CHADS-VASc评分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素。对于评分≥2分的男性患者和评分≥3分的女性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而新型口服抗凝药不需要常规监测INR,但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总之,房颤心率大于脉率是房颤的一种典型表现,了解其机制、相关检查、不同人群特点及临床处理要点对于房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