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四大目标,一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长期抗病毒可降病毒载量改善肝组织学;二是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抗病毒等能使ALT恢复正常改善临床症状;三是减少肝脏组织学病变阻止肝硬化进展,规范治疗可减轻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四是降低肝硬化、肝衰竭和HCC发生风险,长期有效治疗等可降相关风险,不同人群需依自身特点遵循目标治疗。
一、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可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抗病毒治疗能显著降低HB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从而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例如,持续抑制HBVDNA水平可使肝脏炎症活动度减轻,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发展进程。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只要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都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实现病毒抑制目标,而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更需密切关注病毒复制情况,及时干预以延缓疾病进展。
二、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使ALT恢复正常也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治疗目标。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通过有效的治疗使ALT恢复正常,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乏力、纳差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等手段可促使肝细胞炎症消退,当病毒复制得到抑制后,肝细胞的损伤得以减轻,ALT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如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改善肝功能、恢复ALT正常的目标是一致的,但需根据各自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儿童患者,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治疗恢复肝功能;老年人则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因素来实现肝功能改善。
三、减少肝脏组织学病变,阻止肝硬化进展
努力达到肝脏组织学病变的改善也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之一。通过抗病毒等治疗措施,可使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减轻,阻止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研究发现,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够使肝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对于已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更要注重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等治疗来阻止肝硬化进一步进展,降低其发生肝衰竭、HCC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中遵循相同的组织学改善目标,但需关注性别差异可能带来的药物代谢等方面的不同影响。生活方式不同的患者,如长期饮酒者需先戒酒,再配合治疗来促进肝脏组织学病变的改善。
四、降低肝硬化、肝衰竭和HCC的发生风险
最终目标是减少肝硬化、肝衰竭和HCC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措施可显著降低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肝衰竭及HCC的风险。例如,经过规范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其HC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规范治疗者。对于有家族肝癌病史等高危人群,更要强调积极治疗以降低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患者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等因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更严格地遵循治疗目标来降低相关风险;儿童患者则要从早期开始规范治疗,预防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性别方面,虽然总体风险因素相似,但个体差异仍需考虑。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如肥胖、长期高脂饮食者,需在治疗同时改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达成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