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会引发呼吸困难、乏力疲倦、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如呼吸困难有劳力性等多种形式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乏力疲倦与心脏泵血及多种因素相关,水肿有部位等表现及不同人群特点,尿量减少因心输出量减少致肾灌注不足且受多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婴儿可能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这是因为儿童心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心衰导致的呼吸困难更为敏感。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原发病掩盖。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呼吸困难症状更早出现且更严重。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肺功能;肥胖患者心脏负荷增加,更容易发生心衰及出现呼吸困难。
病史影响: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病史,出现呼吸困难时更要警惕心衰复发或加重。
乏力、疲倦
表现形式: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所致。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容易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例如,原本能正常上班、做家务的患者,现在稍作活动就感到极度疲倦,需要长时间休息才能缓解。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更容易出现乏力、疲倦的症状,且恢复时间较长。儿童患者如果出现心衰,也会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萎靡等类似乏力疲倦的表现。
生活方式影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肌肉力量下降,加重心衰患者乏力、疲倦的感觉。而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减轻乏力疲倦症状,但心衰患者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史影响:有代谢性疾病病史,如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加重乏力疲倦的表现。因为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影响心肌供血等。
水肿
表现形式:多从下肢低垂部位开始出现对称性凹陷性水肿,病情严重时可波及全身。比如先从双下肢脚踝部开始出现水肿,早晨可能较轻,下午由于活动等原因水肿加重,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短期内不易恢复。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等,胸水可导致呼吸困难加重,腹水可引起腹胀等不适。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心衰水肿可能出现在眼睑等部位,因为儿童组织疏松,水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水肿可能合并有肾功能减退等情况,水肿更难消退,且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导致的水肿相鉴别。
生活方式影响: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心衰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而长期高盐饮食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水肿加重的情况。
病史影响: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水钠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心衰相关的水肿,且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肾脏和心脏的功能情况。
尿量减少
表现形式:由于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肾灌注不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出现尿量减少。早期可能只是白天尿量较前减少,随着病情进展,24小时总尿量明显减少。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心衰时尿量减少可能不明显,但也会出现尿色加深等情况。老年患者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心衰导致的尿量减少可能更易被忽视,且需要警惕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可能。
生活方式影响:饮水过少会加重尿量减少的情况,但心衰患者又需要适当控制入量,所以要合理安排饮水量。而大量饮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水肿等症状加重。
病史影响:有泌尿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心衰时尿量减少的情况可能更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心脏和肾脏的功能状态来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