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主要由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常见栓子来源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等,长期卧床、骨折、老年人、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易发生)、其他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易致心脏内血栓脱落引发)、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及肿瘤相关因素易致血栓脱落)、妊娠和口服避孕药(妊娠时凝血因子增加等,口服避孕药时雌激素致血液高凝)、创伤(创伤致血管内皮损伤及机体应激致血液高凝)、肥胖(影响血液循环致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高龄(血管弹性下降等致血液相对高凝)。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病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因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骨折患者,尤其是下肢骨折,由于创伤及长期制动,也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相对较慢,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之一。女性在妊娠期和产褥期,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液高凝,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肺栓塞的风险。
其他静脉血栓:上肢静脉血栓、盆腔静脉血栓等也可能脱落形成栓子,导致肺栓塞,但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来说发生率较低。比如上肢接受过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的患者,可能会引起上肢静脉血栓形成,若血栓脱落也有导致肺栓塞的可能。
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脏病患者,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时可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例如,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就可能导致肺栓塞。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也可能导致血液瘀滞形成血栓。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肿瘤细胞还可能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栓形成。同时,肿瘤压迫血管等因素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肿瘤相关的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例如肺癌、胰腺癌等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
妊娠和口服避孕药:妊娠期间女性体内的凝血因子增加,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形成血栓。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作用,也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创伤:严重的创伤,如骨折、大面积烧伤等,创伤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同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液高凝,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可能引发肺栓塞。比如严重的骨盆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出血及创伤应激等因素易导致血栓形成。
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流缓慢,同时肥胖常伴随代谢异常等,容易引起血液高凝,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内皮容易受损,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老年人发生肺栓塞的几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