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管狭窄有多种症状,神经系统方面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下的感觉障碍,表现为四肢麻木等,还有运动障碍,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反射异常;脊髓受压相关症状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无力、晚期失禁)、间歇性跛行;其他症状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因影响椎动脉供血导致的头痛头晕等。
一、神经系统症状
感觉障碍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若存在先天性颈椎椎管狭窄,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出现感觉异常,而成人多因退变等因素导致。一般表现为四肢麻木,通常从手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伴有针刺样或触电样感觉。部分患者会有肢体感觉减退,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例如,有的患者会感觉手部触摸物品时感觉不灵敏,像拿筷子时对筷子粗细、质地的感知不如以往。
性别差异:男女在感觉障碍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可能因个体身体状况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呈现。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伏案工作、颈部过度劳累的人群更易出现感觉障碍相关症状,因为颈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会加重颈椎椎管狭窄对神经的压迫,进而影响感觉神经传导。
病史情况:有颈椎外伤史、颈椎退行性变病史等的人群出现感觉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运动障碍
肢体无力:患者会逐渐出现肢体无力的情况,下肢无力较为常见,表现为行走不稳,像踩棉花感,走路容易摔倒;上肢无力可表现为拿东西拿不稳,逐渐发展可能连持筷、写字等精细动作都难以完成。随着病情进展,无力症状会逐渐加重。
肌肉萎缩: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一般先从手部小肌肉开始,表现为手部肌肉变薄、变细,然后逐渐累及上肢及下肢肌肉,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运动障碍,使肢体功能进一步下降。
反射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腱反射亢进,比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会比正常情况活跃,同时可能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等,这是因为颈椎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影响了神经传导通路,导致反射异常。
二、脊髓受压相关症状
大小便功能障碍
早期表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可能表现为大小便无力,如排尿费力、排便不尽感等。
晚期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脊髓受压严重,影响了脊髓对大小便括约肌的神经调控功能。
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继续行走,这与腰椎管狭窄导致的间歇性跛行类似,是因为脊髓受压,行走时脊髓缺血缺氧加重,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三、其他症状
颈部症状:部分患者会有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背部等部位,颈部活动受限,尤其是屈伸、旋转等活动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这是因为颈椎椎管狭窄往往伴有颈椎的退变、不稳等情况,刺激颈部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引起颈部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头痛头晕:由于颈椎椎管狭窄可能影响椎动脉供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头痛多为枕部、顶部疼痛,头晕可表现为眩晕、视物模糊等,尤其在颈部活动时症状可能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