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积性肺炎有对呼吸功能和全身状况的危害,呼吸功能方面影响气体交换、加重呼吸道阻塞;全身状况会致发热乏力等并影响循环系统。治疗包括抗感染(依病原菌选药,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呼吸支持(氧疗、促痰排出)及治疗基础疾病和加强护理。
一、坠积性肺炎的危害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影响气体交换:坠积性肺炎会使肺部的肺泡和细支气管受到炎症影响,导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例如,炎症会使肺泡壁水肿、增厚,影响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以及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的过程,进而引起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等本身呼吸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这种影响更为显著,会进一步加重其身体的缺氧状态,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2.加重呼吸道阻塞:患者因咳嗽无力等原因,痰液不易排出,会在气道内积聚,加重呼吸道阻塞。尤其是痰液黏稠的患者,阻塞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呼吸道阻塞会使患者的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同时还容易引发反复的肺部感染,形成恶性循环,使肺炎病情持续恶化,对呼吸功能的损害不断加重。
(二)对全身状况的影响
1.导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肺部炎症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患者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长期发热会使机体消耗增加,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长期发热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老年患者,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2.影响循环系统:严重的坠积性肺炎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例如,炎症介质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等情况。同时,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等,长期下去可能引发心功能不全等问题。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这种影响会更为严重,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二、坠积性肺炎的治疗
(一)抗感染治疗
1.根据病原菌选择药物:首先需要明确病原菌,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手段来确定。如果是细菌感染,常见的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不过敏情况下)、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可能需要选用覆盖病原菌更广的抗生素,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2.抗病毒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坠积性肺炎,如流感病毒等,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进行治疗。但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早期应用,效果才会更好。
(二)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根据患者的血氧情况给予合适的氧疗方式。对于轻度缺氧的患者,可通过鼻导管吸氧;如果缺氧较为严重,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需要给予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病情严重、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有创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氧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调整氧流量等参数,以维持患者的正常血氧水平。
2.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咳嗽无力、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采用胸部物理治疗,如翻身、拍背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同时,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基础疾病治疗及护理
1.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的进一步加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给予平喘等相应治疗,改善其呼吸功能,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2.加强护理: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通风,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因为压疮等并发症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同时,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有助于肺炎的康复。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致程度,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