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后有相关表现,成因包括饮食(高热量高脂肪、过量饮酒)、代谢(肥胖、糖尿病)、其他(遗传、药物、营养不良、妊娠)因素。
一、脂肪肝的常见症状
脂肪肝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蜘蛛痣等表现。
二、脂肪肝的成因
(一)饮食因素
1.高热量、高脂肪饮食:长期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会使体内脂肪合成增加。研究表明,每日脂肪摄入量过高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奶油蛋糕、油炸薯条等,会显著提高患脂肪肝的风险。
2.过量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损害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长期大量饮酒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患脂肪肝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二)代谢因素
1.肥胖: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储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肥胖人群中,约有50%-90%合并脂肪肝。例如,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者,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升高。肥胖儿童患脂肪肝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这与儿童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糖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脂肪代谢。高血糖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同时胰岛素抵抗会阻碍脂肪的分解,从而引发脂肪肝。约7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
(三)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脂肪代谢能力。例如,家族中有脂肪肝病史的人群,患脂肪肝的遗传易感性增加。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脂肪肝的发生相关,但具体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脂肪肝,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抗肿瘤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干扰肝脏的脂肪代谢过程,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例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约有50%会出现脂肪肝。
3.营养不良:虽然营养不良相对少见,但长期营养不良,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也可能导致脂肪肝。例如,长期素食且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群,肝脏合成载脂蛋白减少,影响脂肪的转运,从而引起脂肪在肝脏内堆积。
4.妊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妊娠期间激素水平变化、脂肪酸代谢异常等有关。孕妇体内的激素变化会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大量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