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分为无症状期和有症状期,无症状期多在体检时发现,需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发展;有症状期消化系统相关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肝脏相关表现有肝脏肿大、少数出现黄疸,不同人群出现症状情况不同,儿童等人群需关注相关症状及影响。
一、无症状期
多数脂肪肝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腹部超声等检查时才被发现。这是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当肝脏内脂肪堆积量较少,还没有引起肝脏明显的炎症、肿大等改变时,身体不会有特殊的不适表现。在这个阶段,一般人群尤其是有肥胖、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需要注意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脂肪肝进一步发展。
二、有症状期
1.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疲倦、没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脂肪肝影响了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身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患者容易出现乏力感。比如一些长期大量饮酒且患有脂肪肝的人群,就常常会有明显的乏力表现,这与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以及脂肪在肝脏堆积干扰代谢有关。
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肝脏是参与消化液分泌等消化相关功能的重要器官,脂肪肝导致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等,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引起食欲不振。例如肥胖导致的脂肪肝患者,往往同时存在代谢紊乱,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右上腹隐痛或不适:部分患者会感觉右上腹有隐痛、胀痛或闷胀不适等感觉。这是因为肝脏肿大,牵拉了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神经分布,从而引起疼痛。当脂肪肝伴有肝脏炎症时,这种疼痛可能会更明显。比如一些因长期高脂饮食引发脂肪肝的患者,就可能出现右上腹的不适症状。
2.肝脏相关表现
肝脏肿大:通过体检可能会发现肝脏轻度肿大,这是因为肝脏内脂肪堆积使肝脏体积增大。在B超检查时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形态和大小变化。对于儿童脂肪肝患者,同样可能出现肝脏肿大的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脂肪肝对其肝脏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因为长期肝脏肿大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肝脏的正常功能。
黄疸:少数脂肪肝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严重的脂肪肝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黄疸症状。例如一些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病情较重时可能会出现黄疸。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脂肪肝出现症状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肥胖的中年男性,由于生活方式往往不够健康,更容易发生脂肪肝且相对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而本身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脂肪肝的概率较高,出现症状时可能需要更综合地考虑糖尿病与脂肪肝相互影响的因素。对于儿童脂肪肝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因为儿童脂肪肝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