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不同阶段有不同症状,早期可能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容易疲劳;进展期有消化系统相关的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或不适,以及代谢相关的体重变化、血脂异常;严重阶段会出现黄疸、门静脉高压相关的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症状,不同人群在各阶段症状表现有差异。
一、无症状或轻微症状阶段
脂肪肝早期很多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代偿能力较强。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容易疲劳,这与肝脏代谢功能受到一定影响,能量代谢紊乱有关。对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在脂肪肝早期出现疲劳感,因为这类生活方式会加重肝脏脂肪堆积的情况,影响肝脏正常代谢能量的效率。而女性在激素水平影响下,若存在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较早出现疲劳感,但往往容易被忽视。
二、进展期症状
1.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食欲不振: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脂肪肝时肝脏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和代谢等出现紊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本身肝脏就受到酒精损伤,再合并脂肪肝,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因为酒精和脂肪共同对肝脏消化相关功能产生叠加破坏作用。
右上腹隐痛或不适:随着脂肪肝病情进展,肝脏体积可能会增大,包膜受到牵拉,从而引起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肥胖人群合并脂肪肝时,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较多,肝脏受到的压力相对更大,包膜牵拉感更明显,更容易出现右上腹的不适症状。
2.代谢相关症状
体重变化:部分脂肪肝患者会出现体重异常,可能是体重增加,这是因为脂肪在肝脏内堆积的同时,身体整体代谢紊乱,脂肪合成增加而分解减少;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体重减轻,这往往是病情较为严重,身体消耗增加但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代谢紊乱更为严重,体重变化可能更明显,一方面高血糖导致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引起体重减轻;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又可能促进脂肪合成,导致体重增加,形成复杂的体重变化情况。
血脂异常:脂肪肝常伴有血脂代谢紊乱,表现为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升高。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本身血脂调节就存在问题,再合并脂肪肝,血脂异常会更加明显,因为肝脏在血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脂肪肝会进一步干扰肝脏正常的血脂代谢途径,使得血脂指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严重阶段症状
当脂肪肝发展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时,会出现更明显的症状。
1.黄疸:肝脏受损严重时,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黄疸表现。长期患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就有乙肝等基础肝病,再合并脂肪肝,肝脏功能受损叠加,更容易出现黄疸症状,因为多种病因共同损伤肝脏,使其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大幅下降。
2.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如果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会出现门静脉高压,表现为腹水(腹部膨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腹水的形成是因为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腹腔内血管静水压增高,液体漏出到腹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则是由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血管扩张,严重时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对于有肝硬化家族史或长期酗酒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警惕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的出现,因为这些人群本身肝脏疾病风险就高,脂肪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