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蛋白尿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肾病、感染或毒素损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损害、血液系统疾病等。

1.遗传性肾病
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因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异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多于青少年期发病。
2.感染或毒素损伤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感染相关肾病,或重金属、药物中毒,均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或肾小球,引起蛋白尿。
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等,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受损,导致血浆蛋白大量漏出至尿液中,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
4.继发性肾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高血压、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累及肾脏,引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等,造成肾小球结构破坏,蛋白尿增多。
5.血液系统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可产生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从尿中排出,形成溢出性蛋白尿,常伴骨痛、贫血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