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可从症状表现、生长发育情况、医学检查来判断。症状上骨骼有颅骨软化、方颅等表现,神经精神方面有睡眠不安等;生长发育中快速生长期钙需求大、饮食钙摄入不足易缺钙;医学检查包括血钙等血液检查及骨密度检查,血钙等异常、骨密度低于标准提示缺钙。
一、观察症状表现
1.骨骼方面
婴儿时期: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如果缺钙,可能会出现颅骨软化的情况,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部位,有乒乓球样的感觉。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能会有方颅,即额头前凸、头颅两侧变平,头型呈方形;前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门在1-1.5岁闭合,缺钙婴儿可能延迟至2-3岁闭合;出牙晚,正常婴儿4-10个月开始出牙,缺钙婴儿可能10个月后才出牙,而且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容易发生龋齿。
幼儿时期:会出现鸡胸或漏斗胸,胸廓外形异常;O型腿或X型腿,学走路的幼儿缺钙时,双下肢负重后容易变形,3岁以后的儿童可能出现这种下肢畸形表现。
2.神经精神方面
缺钙的宝宝神经兴奋性会增高,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安稳,容易惊醒、哭闹,出汗较多,尤其是头部出汗多,汗液刺激头皮会让宝宝频繁摇头,进而出现枕秃的现象(后脑勺头发稀少)。
二、结合生长发育情况
1.生长速度: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时,对钙的需求量大,如果钙摄入不足容易出现缺钙表现。比如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1岁以内的婴儿体重和身长增长迅速,若钙供应跟不上就易缺钙;幼儿期生长速度相对婴儿期稍缓,但仍需要充足钙来支持骨骼等发育,若生长发育指标落后于同龄儿童,需考虑缺钙可能,如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2.饮食情况: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亲饮食中钙摄入不足,乳汁中钙含量可能偏低;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粉中钙含量及钙磷比例不合适也会影响钙的吸收;添加辅食后,食物中钙含量不足或钙吸收不好,比如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吸收等,都可能导致宝宝缺钙。
三、借助医学检查
1.血液检查
血钙:血清总钙正常范围在2.25-2.58mmol/L,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缺钙,但血钙受甲状旁腺激素等多种因素调节,单次血钙低不一定能确诊缺钙,需要结合其他指标。
血磷:正常血磷范围约为0.97-1.61mmol/L,钙磷代谢相关,血磷异常也可能与钙代谢紊乱有关。
碱性磷酸酶:缺钙时,成骨细胞活跃,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会升高,正常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磷酸对硝基苯酚速率法)参考值约为20-60U/L,不过该指标升高还可见于骨骼疾病等其他情况,需要综合判断。
2.骨密度检查:通过骨密度仪检测宝宝的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段正常标准,提示骨骼中钙含量不足,但小婴儿骨密度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操作方法等,需要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