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是羊水中成分激活母体凝血和补体系统致相关障碍,临床表现有分娩中突然出现寒战等前驱症状及循环衰竭、出血倾向、急性肾衰竭等严重表现,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包括抗过敏、解除肺动脉高压、抗休克、防治DIC、处理肾衰竭,预防需规范分娩操作、监测高危人群、产房备抢救设备,高龄产妇和多产妇需加强孕期及分娩期监测配合医护。
一、定义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如胎脂、胎粪、角化上皮细胞等)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等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二、发病机制
羊水中的有形成分作为抗原进入母体循环,激活母体的凝血系统和补体系统,导致肺动脉高压、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具体而言,羊水中的成分可引起肺血管机械性阻塞,同时通过释放组织因子等物质激活凝血途径,引发DIC,进而影响多个重要脏器功能。
三、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产妇多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胎儿娩出前后)突然出现寒战、呛咳、气急、烦躁不安等。
2.严重阶段表现
循环衰竭与休克: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休克。
出血倾向: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伤口及针眼渗血等,与DIC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相关。
急性肾衰竭: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DIC累及肾脏,出现少尿、无尿及肾衰竭表现。
四、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涂片找到羊水有形成分、D-二聚体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等);胸部X线或CT可见肺动脉高压表现;心功能监测可发现右心负荷加重等。
五、治疗
1.抗过敏:立即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过敏反应。
2.解除肺动脉高压:应用扩张肺动脉药物,如罂粟碱等,改善肺循环障碍。
3.抗休克: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4.防治DIC:早期合理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5.肾衰竭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肾脏灌注,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
六、预防
1.规范分娩操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宫缩过强,及时处理产程异常。
2.高危人群监测:对高龄产妇、多产妇、胎膜早破等高危人群加强孕期及分娩期监测,早期识别可能发生羊水栓塞的迹象。
3.产房应急准备:产房应配备抢救羊水栓塞的相关设备及药品,确保一旦发生能迅速展开抢救。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产妇: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各系统功能减退,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升高,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分娩时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多产妇:既往有分娩史可能导致子宫肌层损伤等,增加羊水栓塞发生概率,分娩过程中需提高警惕,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护,做好抢救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