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气虚可从药物、饮食调理、注意事项三方面入手。药物需中医辨证论治选用,饮食上谷物、蔬菜、肉类、豆类等有相应益气食物;生活方式上作息要充足、运动要适度,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病史者各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药物方面
中医认为气虚可分为不同类型,如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对应使用不同药物。例如肺气虚常用补肺丸等;脾气虚常用参苓白术散等;肾气虚常用金匮肾气丸等,但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辨证论治后确定,因为不同证型的气虚用药有差异,且每个人的体质等情况不同,需专业医生判断。
二、饮食调理
1.谷物类:粳米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可熬粥食用。如脾胃气虚者,常吃粳米粥能改善气短、乏力等症状。
2.蔬菜类:山药能补脾胃之气,可炒食、炖汤等。对于脾气虚引起的食少、便溏等有一定调理作用;香菇也有益气补虚的功效,可与肉类搭配烹饪,如香菇炖鸡,能为人体补充营养,改善气虚状况。
3.肉类:鸡肉性温,有益气养血的功效,适合气虚者食用,可做成清蒸鸡等;牛肉能补脾胃、益气血,炖煮的牛肉汤是不错的选择,能帮助气虚者补充体力。
4.豆类:黄豆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制成豆浆饮用,每天适量喝豆浆能辅助改善气虚引起的乏力等表现。
三、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
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气虚者若经常熬夜,会加重气虚症状,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气血生成和恢复。
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度运动可能会耗气,对于气虚者来说,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但需把握好度。例如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可在晨起或傍晚进行,能增强体质,改善气虚状态。
2.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气虚者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老年人阳气相对不足,受寒后易加重气虚。同时,饮食上要易于消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上述提到的软烂的粥类、蒸煮的蔬菜等,以利于脾胃对营养的吸收,进一步改善气虚。
儿童:儿童气虚一般优先通过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多吃上述具有益气作用的食物。但要注意避免儿童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气虚。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气血的生成。
有基础病史者:若本身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相关)、慢性胃炎(脾气虚相关)等,在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时,需结合基础病情况。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选择食物时要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或刺激性的食物,运动时要根据自身肺功能情况适度进行,避免因运动不当诱发基础病发作而加重气虚状况。